教宗说,她把一生都献给了生命,为他人的生命而活。像她这样的修女还有很多、很多:许多修女、许多神父、许多会士为宣讲基督而燃烧自己的生命。这太棒了!看到这样的见证,实在美好!教宗的思绪然後转到青年。
人纵然贫困残疾也有尊严和生存的权利。身体的残疾会让意志衰退,使心灵孤独、迷惘和软弱。杨神父带给他人的钱物是有限的,爱却不会磨灭,会在心里生根发芽。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按天主的肖象而受造,并拥有最基本的“善”和“尊严”。然而,我们的本性都背负着原罪的伤痕(后果),让我们有倾向于恶的人性,导致容易犯罪。“于是人在自身内便遭到分裂。
有时我们宁愿维持病态,迫使他人照顾自己;有时这也是一种借口,而不去作关于我们生命的抉择。而耶稣却引导这个人回归其最真实、最深层的渴望。
善度四旬期,要积极主动地关怀他人。
上主的大爱,家喻要户晓,……家喻要户晓……历经百转千回,带着他人来学习,跨越长途异地,寻找他人来学习,——来受洗,——来受洗!携妻带子来学习,呼朋唤友来学习!
想想我们,经历的心路历程的苦,才能知道他人的苦。想想我们,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伤感和苦楚,就知道他人的生活里其实也有一样的内容,也一样在人生的路上经历风风雨雨。
去掉这个缺点,学会聆听他人,这就会让他人打开心怀。如果一个人把他的问题封闭起来,就会阻止与他人沟通。问:达尼洛·赞祖基,作为夫妇,这么多年来你们是如何面对困难、问题、不了解?
然而,有一种思维把他人和事物看作自己随心所欲修改和变动的对象,『以技术为中心的范例』一词凸显了这种思维的局限性。而教宗方济各所强调的正是这在人际关系中忘记各自固有局限性的逻辑」。
同样地,「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他人服务」。耶稣和福音的金科玉律是服务,而非「支配、作恶或羞辱他人」。耶稣说:「谁若愿意在你们中间为首,就当作众人的奴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