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总是谈神学、信仰与教会,而那次的谈话他们更乐意讲述他们的过去、养老的安排和对人生如斯的感叹。这样的场景让人感伤,于是我们决定在美国的时候尽量找机会去看望他们。
即使在我的人生中,你有时显得很遥远,甚至缺席,但请帮助我,能始终相信你对我的亲近和爱的临在。拜苦路后读此圣经一周的第一天,天还很早,妇女们便携带预备下的香料,来到坟墓那里,见石头已由墓穴滚开了。
托尔斯泰曾说过,人生有三种满足的境界:家庭的满足、事业的满足、宗教的满足。托氏所说的“宗教的满足”,正是经上所言:“没有一种财富,能胜过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一种快乐,能超过内心的喜悦。”
兰哲一神父1984年初次认识兰神父,是在我老家一个教友的葬礼上,那晚有幸为他辅祭,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辅祭。
听到传教士们不畏千山万水,不怕陌生的文化,不辞生疏的人群和食物……充满热情到我们这里传福音,不能发财致富,且常有生命危险,在敬佩他/她们之余,我们明白,只有信仰一个理由可以充分解释他们的人生选择。
梅瑟在燃而不毁的荆棘前遇到了天地万物的主,犹太人祖先所遇到所信仰的“神”,他被召叫开始新的人生使命,回到埃及,带领受苦的以色列人迈向天主所预许的福地。
若能早一点赶到,或许我喊一声“舅舅”,还能听到你熟悉的回应,聆听你指引我人生的方向。而不是只能眼睁睁感受你生命的气息在我手中消散,被深深的无力感淹没。
像所有孩子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鲍芭德也开始考虑人生的意义。她内心很矛盾,向往学校中修女老师的生活,却又害怕,因为读了很多圣人传记,圣人们虔敬至极的苦修生活看上去是那么让人心生敬畏。我如何承受的了?
二.历经的伤痛——大爱无疆手携手众所周知,人生尘世,难越百年。在我们每个人短暂的生命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知,脆弱和有限,更是无法立德、立功和立言。
我很小的时候脑子里就装了许多从母亲那里听来的圣经故事,这对我现在的信仰人生无疑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母亲看小儿病时,她走到哪里,就把福音传到哪里,使许多人接受了福音的种子,成了天主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