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走了20多处,仅下郑村就有十几位成人慕道者领洗,成为天主的儿女。在培训的过程中,有很多人悔改了,并有了福传的意识。神父看到了福传的效果,更是鼓足了干劲儿。
(若望·保禄二世《活于感恩祭的教会》)藉着庆祝圣诞节,我们认识到基督徒享有天主儿女的光荣和自由,而不是机器人和木偶,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也不仅是祈祷和参与圣事。
他们好不容易在附近村庄找到一位教友,当时他已经80多岁了,而他的儿女们全都不信教了。我站在那里真是心痛啊,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这么多教友都流失了,多么可怜!白万庆今天谈起此事仍心痛不已。
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弗6:1);父母若叫你去拜偶像,基督徒也不能因父母之命而去拜偶像,是光荣天主胜过一切的表现。
第二.不在儿女面前吵。小孩子不知道为什么父母会有这种问题,争吵也给小孩子很大的伤害,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父亲怜爱儿女,同样,上主也怜爱敬畏他的人。”
一位三河店的女教友说,当时想的不是还有生存的机会,天主的威严显现了,这是世界末日了,不望别的,只有一点遗憾,一家人没有能死在一块儿,自己的两个儿女都在外地,丈夫隔自己的位置有几公尺远,也不能靠近一点。
德玉高兴地说:“天主赏赐我四个小孙子,这是天主的恩典”;德玉成长为成熟的热心教友,县里要盖新教堂了,她瞒着丈夫捐款五千(按:丈夫为非教友);在妈妈的引导下,儿女们领洗进教,家庭和睦,天伦之乐。
(参阅:欧十一:3—4)在若瑟身上,耶稣看到了天主的慈爱:“就如父亲怎样怜爱自己儿女们,上主也怎样怜爱敬畏自己的人们。”
因为传教工作所指向的目的,就是使所有的人藉信德及洗礼,成为天主的儿女,集合起来,在教会中赞美天主、参与祭献、共飨主的晚餐。教会生活的实践是在文化的境域中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