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之主导模式,都是要追求最高的利润和消费,基于一种个人主义和自私的看法,在评估人的价值时,只看他们响应竞争要求的能力。
保禄在格林多前书12:31中说:你们该热切追求那更大的恩赐。从这几节经文中我们看到,首先要向天主求的就是爱。因为我若有全备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没有爱,我什么也不算。
人人都向往欢乐、追求欢乐、享受欢乐,幸福的人生离不开快乐的生活。但有些欢乐应分时间、分场合。看到别人痛苦,你却欢乐,难免幸灾乐祸,不怀好意。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
在这里我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学识,首要的乃是基督的生命。教师们、修士们在一种祈祷、灵修与彼此相爱的氛围中热切寻求基督的生命、得着基督的生命、活出基督的生命。
进入修道院的都是在宗教上有虔诚追求的人,精神需求一般不存在问题。而宗教本身又是一门艰深学问,涉及哲学,伦理等等人类的本原和终极课题,充满了穷其一生而不能解决的疑问。
一个好的现象是,在这个物质发达、追求享受的时代,全国还是涌现出一批独生子女圣召家庭,父母将家中唯一的孩子慷慨奉献,体现了他们对天主深深的热爱和全心的依靠。
虽然我生活上穷,但我的灵魂不穷,灵魂的富足是我最大的幸福,是我一生的追求。”刁志荣告诉笔者:“这些食品都是她平时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没钱时,就先在小卖部里赊上一些东西,等有了钱再还。
在其生命的末期,这位百岁司铎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所毕生追求、跟随、侍奉的主耶稣,他对天父和圣神及天乡充满了信心和渴望。
但是,教会仍需更进一步,追求更崇高和更重要的目标。另一方面,教人婉惜地说,我们得承认「慈悲」的行径正在大文化中消逝。有时「慈悲」一词已近绝迹。
但是,教会仍需更进一步,追求更崇高和更重要的目标。另一方面,令人难过的是,我们得承认慈悲的行径正在普遍的文化中消逝。有时慈悲一词已近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