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院内的绘画所被徐悲鸿称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现为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徐家汇藏书楼1868年由耶稣会神父所建,是中国第一座近代图书馆,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谁买了这幅画,谁将会继承全部家产,当然包括所有的著名绘画。那位得到‘儿子’的人将得到一切!……两千年前,天主唯一的儿子为拯救全人类死在十字架上。
首先是由德国绘画彩色的石版工厂印制以后,运送到英国去,正式发售。再从英国传到世界的各地,于是寄送圣诞卡的风俗,渐渐流行起来。
布巾上看不出有人工颜料色彩的成分,更不是出于人的手绘画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所谓的“圣容”。根据着名的德国耶稣会士海因里希.普法伊费尔神父的研究,可以重建这块留有面孔的布巾历史来源故事。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和策划,从上海、天津、河北、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福建等地选送的三百余幅作品(包括书法、绘画、摄影)中精选出近百幅作品。
此次工作坊主要以讲授和操练祈祷方式为主,透过不同的祈祷方式(大自然祈祷、呼吸祈祷、绘画祈祷、倾心静听、默观祈祷、意识省察等)与天主建立更深的关系。
同治七年(1868年)石神父又请徐汇画院的陆伯都相公(修士)“每日一、二点钟”到土山湾教挑选出来的几名孤儿绘画。开始画的都是宗教题材,画好后“刻诸木板,以墨印之”,用来帮助江南神父传教。
进德志愿者张继敏修女与玉树灾区的学生交谈在一个孤儿安置点,因为语言的障碍,修女们通过绘画的方式让孩子们表达了他们震后的心情。这里已经安置了六十六名在地震中失去家人的孤儿,由3个当地的老乡在照料。
在画家逝世500周年之际,福利尼奥市举办系列展览,展出16世纪至19世纪的圣像复制品、绘画和版画,并设有多媒体厅,讲述这幅世界名著背后的故事和光辉。展览于2021年1月24日结束。
在这幅作品中,与正统启示录绘画的古老表现方式相反,他仍保留了启示的主题,而采用一种开放、直接、变奏的方式,进行了前卫式转换,自由地运用想象进行无序拼贴,让时空毫无逻辑地聚集着,感性地表达着,并在表达中消解人类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