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的特色:圣母用心的倾听,有着完全接纳的姿态及无条件顺从基督救世计划的心情。倾听是福传工作者应具备的,到一个新地方,就应与新接触的人交谈,让他/她能从每天发生的事情找出天主的旨意。
同时,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被短期的安逸所迷惑,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追求崇高目标,在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以充满活力与担当的姿态,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砥砺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若双方能放下攻击的姿态,转而以“自省”为起点,或许会发现:那些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实则是彼此内心需求的呼唤。中国处世哲学中的“中庸之道”,恰似耶稣所言“不要论断人”的实践指南。
我们所经过的城市、街道、广场、国家办事机构建筑等周围处,有很多造型独特非常精制的各种喷泉以及不同姿态的雕像。当地人形容,不吃粮的人(指的是雕像)比吃粮的人还多。
圣经中没记载约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一些小事也将约伯承行主旨的形象刻画了出来,圣母玛利亚完全接受天主的旨意作为赎世之母,那种毫不犹豫的姿态是许多人无法做到的,耶稣的服从可以从山园祈祷中看出,最明显的当然还是救世工程
也许因为我是神父,常常以领导的姿态服务教会,服务广大的教友。但我的确很累,心累重于身累,可是这次我放下了,我成了一个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却需要别人的照顾。也许我在想,神父是孤家寡人,有谁来关心我呢?
祂也没有以法官的姿态来到,但祂能够做到!相反地,耶稣在纳匝肋度过了30年的隐居生活後,来到约旦河,与祂的许多子民在一起,与罪人为伍。他不觉得难为情:祂与众人,与罪人一起受洗。
但法伊格主教说,教宗方济各不仅在他《爱的喜乐》宗座劝谕中,作出令人鼓舞的姿态,还不断敦促基督徒遵守他们的良知,「与主交谈且向前走」。
老人家虽然比较瘦弱,但从她走路的姿态看却很健康。我特别注意到她手中拿着的那个普通湖蓝色的尼龙布兜,老人来到神父的办公桌前,把布兜放在了桌上。我原以为她要掏兜里的东西,没想到老人却是为了腾出自己的双手。
祂「跳脱我们的条条框框,以婴孩的姿态呈现于世,让我们能接纳祂、拥祂入怀」。在软弱和脆弱里,藏著祂以爱「创造和改变一切的威能」。「圣诞马槽让我们看到并触摸到这个独一无二的事件,它改变了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