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7日(周六)万州教区圣心堂来自城乡教友约200余名,到教堂望耶稣复活赡礼。下午3点,由本堂神父丁德平举行了隆重的望复活礼仪。这庄重的礼仪是感动人心的,特别是4月6日(星期五)
圣堂奉献礼以及弥撒经文也指出圣堂的一些象征意义:首先“圣堂”象征“教会”。圣堂奉献日专用“颂谢词”称:我们信友是活石,建筑成天主的圣殿,因而使教会、亦即基督的奥体逐渐扩展。
这项活动由国际音乐协会主办,题名为“向加尔各答的德肋撒修女献礼”。节目除了音乐和表演外,还诵读了德肋撒修女所写的文章和诗篇。这场慈善音乐表演会,由观众自由捐献。
奉献礼时,参礼的信众都受邀请慷慨捐献,所得的款项将响应教宗的呼吁,为东非索马里的拜多阿兴建一所诊所。
因为给天主献礼时,只有献礼者自己受益,而济贫时,受礼者也同时获利;献礼能是一种自夸的机会;但是赈济穷人纯粹是一种爱德的善行。事实上,纵然在基督的筵席上满是金杯银盘,但若基督本人挨饿,那有什么用呢?
第三点:有关互行平安礼:准许新慕道者团体使用已经授予他们的特许,即准以在奉献礼之前互行平安礼,直到有新的规定为止。
此后的信友祷词,特别是奉献礼都可由这些儿童进行。好让他们把自己及各人的心愿(可事先准备些小礼物),偕同饼洒一齐呈献于天主面前。
公元537年,一座名为“神圣智慧”的拜占庭礼主教座堂落成,尤迪克(Eutichio)宗主教于12月27日举行教堂奉献礼,皇帝查士丁尼在奉献教堂时大声呼喊说:“光荣归于天主,祂让我当得起做这一切!”
他曾以祢圣子在世代表的身份辛勤事奉。”教宗方济各将在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的殡葬弥撒中,诵念这段集祷词。这台殡葬弥撒将于1月5日上午9点半在圣伯多禄大殿前举行。
举起心中感恩的花朵,清风告诉我:这献礼你已收纳。我被你大爱浸润的生命啊!藉着灵魂的一把把小伞,把你的圣爱向大地播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