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文化传承作用*中国历朝历代,都把宗教纳入文化教育系统,以求利用宗教教化子民、普及知识,故佛寺在历史上能起到博物馆、图书馆、学校等作用,僧人可起到传史、资政、教化之功。
它们结构井然地朝向第七天,这是所有受造物为了天主和彼此间享受自由的一天。因此,创造是朝向天主与受造物之间的共融;它的存在是为回应天主的伟大光荣而启开的空间,是爱与自由之间的相遇。
神修生活确实是天主自由圣宠的恩赐。
不只是亚巴郎、撒辣、匝加利亚和依撒伯尔,梅瑟也是在八十岁时被召唤,带领子民获得自由(参阅:出七7)。天主藉此教导我们,在祂眼中,老年是祝福与蒙恩的时期,长者是祂希望的第一见证人。
因为他发现在西方的基督文化与中国的世俗文化两种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强烈反差的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一种是“牺牲自己,施恩于人”的人生信念;一种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市侩心态。
去年,应两个发起机构之邀,信德文化研究所在石家庄承办了第四届研讨会。今年,港、澳、大陆三地的朋友们又汇聚美丽的香江,围绕「中国天主教与社会的融合」这个主题展开对话、讨论、交流。
耶稣会士利玛窦1552年10月6日生于马切拉塔,信仰深湛并具有卓越的文化及科学才华,一生中用多年时间致力于西方和东方之间有成效的对话,同时以一种透彻的行动使福音在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生根。
我们盼望的未来奠基于相遇文化、友谊文化、接纳文化、友爱文化、尊重文化,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尤其尊重那些最需要爱和体谅的人。绝不可欺负或轻视他人,却要学习承认他人的富饶。」
教宗这次的要理讲授以祖父母为中心,再度为年长者发声,呼吁众人抵拒丢弃文化。由於医学的进步,人的寿命得到了延长,然而社会并未向生命敞开胸怀!利益的文化坚持使老年人看起来如同是负担,是废物。
他强调:互联网提出了信仰与文化之间始终存在的问题。教宗鼓励平信徒始终寻找宣讲福音的新途径。教宗方济各首先引用若望·保禄二世的话说,梵二大公会议开启了平信徒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