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记得第一次神学争论,讨论成为基督徒是否需要遵循犹太人的全部礼仪。结果是不需要,外邦人可以按照自己习俗领受洗礼,加入教会。这是教会体制的第一个更新。如此一来,教会在圣神的更新下不断前进。
中国著名宗教哲学学者,并且以基督教神学研究称誉学界的何光沪教授近日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就宗教信仰对于未来宗教信仰趋势问题以及宗教当今时代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谈到礼仪革新,蒙席指亚洲教会需要积极参与,礼仪牧灵亦要结合歷史和神学处境,否则难以结合本地处境并本着传统去回应当地礼仪需要。
新福传宗座委员会主席费斯切拉(Fisichella)也表示,这些遗骨的象征意义——他们的基本神学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前任政治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林瑞麟卸任后,甚至携妻子一同前往牛津大学攻读神学学位,可见其对宗教信仰的热诚。在香港,宗教组织十分活跃,对香港裨益良多。
他修完三年哲学课后,于1611年加入耶稣会,又以四年时间钻研数学与神学。1614年,来华传教士金尼阁邀请他伴随前往,1616年,他正式向耶稣会总会长请求到中国来。
1991年至1996年在陕西省天主教神哲学院教授神学、哲学。1996年调至教区总堂任教区财务主任兼管总务。2000年至2002年在陕西师范大学进修心理学。2002年至今主管教区财务。
沙勿略的梦想,原是成为一位法学及神学博士。然而,沙勿略却在此时结识了一位贫穷的帕斯卡尔贵族──依纳爵,此人彻底地改变了他的生命……1533年沙勿略与依纳爵成为伙伴。
最近,在上海佘山修院攻读神学的刘修士回乡探亲,被邀参加了一次分享。作为一名新领洗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刘修士顶着教外家庭的强大压力,毅然辞去待遇颇丰的工作而弃俗修道。
他先在法国攻读神学,领受了铎品。经过十余年的准备工作,他被日曼诺斯祝圣为主教,由宗座正式委派,去爱尔兰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