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信中有些关于家乡经济、社会风貌、教堂建造等方面的报道已是迟到的消息,我依然挺有兴味地阅读———因为这是父亲来信。
修女说,“这些技能使修女们能够分享她们的故事,提高她们对自己团体需求的认识,且最终为她们的重要工作获得经济支持。我们也为修女们提供合作及相互学习经验的机会”。
从其衣着、照片背景、证件、办公用具、家具等的变化似乎在诉说着三代人往昔的风华故事,依稀可见时代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潮流方方面面)的痕迹。
她说,“一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教宗所说的,在非洲,家庭的经济支柱是由妇女构成的。在乌干达,平均每位妇女有7个孩子。我们在这个国家有3个修院,最大的是在穆科诺区的基索加。
鲁菲尼表示,“为此,我们今天聚在这里,要在美的创造者、美和真理的传播者,以及把经济视为照料共同家园的人之间,建立或巩固他们的关系”。
当今世界面对许多危机,不只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也涉及“心灵”和“意义”层面。教宗鼓励众人反省:我们究竟是朝圣者还是迷路者?我们是“有目的地”的旅客,或是“在闲晃中迷路”的人?
然而更严重的问题是国人的精神素质并未随着经济的改善有大幅度相应的提升。这点是令人担忧的,也是身负传福音使命的教会心中一直挥之不去的隐痛。
宗教的经济伦理作用*宗教里沉淀着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包含着一些特定的经济伦理准则。
四是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现象普遍。法人地位的不明确亦使得财产使用和收益分配的规范无矩可循,产生了借扩建寺庙之名大搞房地产开发,收取高价门票等种种商业化操作行为,破坏了宗教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西方学者认为,经济发展状况与离婚率成正比,经济萎缩时离婚率下降,经济繁荣时离婚率上升,中国的情况证实了这一点,在中国,正是先富起来的那批人,成为中国离婚大潮的领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