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称赞德肋撒修女藉著款待和维护人的生命,总是乐于服事众人;她是穷人的母亲和慷慨分施天主慈悲的人。
而且填平这些差别的钱,既不是克扣其他工人的工资,也不是由众人摊派而来,而是家主的慷慨善良。既然自己毫无损失,并圆满地得到了自己应得的一份,本应感谢家主才对,又为何眼红呢?
此外,应让“相遇文化”成为推动对话、团结互助和向众人开放的必要环境,如此一来,堂区团体才能推进一种名副其实的“关怀艺术”。再者,堂区应藉着爱德作出信德的见证并关注穷人。
现在人们对这个接纳的程度如何?詹:据我了解,人们能接纳的程度还不是太普遍,医学院的尸体来源还是要靠政府来想办法,比如我前面提到过的——无家可归的人的尸体。
感恩祭不是为那些自认为或愿意显示自己比别人更好的人举行的礼仪,而是一件圣事,为那些需要被接纳及蒙天主仁慈获得新生的人举行的。
感恩祭不是为那些自认为或愿意显示自己比别人更好的人举行的礼仪,而是一件圣事,为那些需要被接纳及蒙天主仁慈获得新生的人举行的。
工作纲领大体上强调,面对这些困境,教会不该以判官的态度加以谴责,而应以母亲的心怀不断地接纳自己的子女。不能领圣事并不意味着被排除在信仰生活和与天主的关系之外。
主导思想常常会提出‘虚假怜悯’的建议,认为提倡堕胎是对女性的帮助,采取安乐死是一个有尊严的行为,‘生产’子女是一种科学成就,把拥有子女视为一项权利,而不把子女当作恩典来接纳
共融既不是彼此屈从,也不是彼此同化,而是接纳天主赐予每个人的所有恩典,为向全世界显示上主基督藉着圣神所实现的救恩的伟大奥迹。为达致合一,天主教会不会而且也无意强加条件。
依撒意亚先知在当天的第一篇读经中宣告说,以色列子民在巴比伦流亡的苦役期已滿,要他们接纳上主的安慰。教宗从这一点展开他的弥撒讲道,他说:子民需要安慰。上主的临在就是安慰。这种安慰即使在苦役期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