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远离天主或对天主敬而远之的人,我也想说,我们‘远离’和‘抛弃’天主,这似乎不很重要,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太多次出现这种情况:你有否期望更高境界的一颗心,或者只有一颗已被世物催眠的心
物化了就麻烦了,物化的生命会使人走向毁灭。基督宗教在这方面要给世界提出一个方向,就是:做人的态度、人的伦理道德问题、修养问题等。所以在整个人文精神里,怎样发挥中国人的道德和修养,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
(参格后8:9)司铎比一般人更应认清受造之物是天主的恩赐,是为帮助人发现天主的全能与伟大。司铎们置身于这个世界,但始终要记住主基督的话:他们不属于这个世界。司铎既然以主为其应“分得的产业。”
情绪,压力,烦恼等不是源自外界的人、事、物,而是由自己内心的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出来的。因此,当你觉得不幸福,不快乐时,不妨静下来,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
为什么有物存在,而非什么都没有?等等这些终极性的问题。
(删去了有人说我们说过这样的话,为诽谤我们——这样的人被惩罚是理当的);再如,把可憎之物被魔鬼迷惑的万民解释为宗教世界;熙雍山解释为新天地;还有,把主耶稣自称的我是善牧中的我大言不惭地转换成李万熙
一位老教友曾赠送我一件圣物,就是方济格与狗的艺术塑像,我这才知道世上还有狗听道的奇迹。关于狗是否有灵性的事,在天主教会曾发生过一起争论。
(伯后三13;参默廿一1) 15.当圣保禄抵达生命终点时,他要求他的弟子茂德,以他从小就一直秉持的坚忍(参弟后三15)去追求信德(参弟后二22)。
人为万物之灵,他有认识能力,他需要认识所有存在之物。因此,造物主就给人安排了认识的三个不同官能: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信仰认识,这很自然,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