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时期,犹太民族对自己身为天主的特选子民很是自豪也很高傲,为了自身遗传基因血脉纯正,一直保留着不与异族外邦通婚的习俗。犹太人不与外族通婚,有它的既定历史定义。
虽然这种表达法是来自人的身体,用母爱来描绘天主的形象,但它决不是真的把天主当成生我们的母亲,尽管旧约或新约都是如此形容的。“母亲”在圣经中是一种形象而不是天主的一样头衔。为什么呢?
旧约圣经中,梅瑟(摩西)写律法时,就已应用了“阿门”这个语词。当以色列民众对天主律法的要求作出群体性的响应时,就发出阿们为他们心中正面的承诺(户五:22;申廿七:15-26)。
纵观全部《圣经》,如果说对原罪与法律、天主的公义和仁慈构成了《旧约》的核心精神,而主耶稣的奉献与牺牲、服务与博爱则构成了《新约》的核心精神。
由于福音的对象是对旧约很熟悉的犹太人定的,所以为达到福音的目的,他的福音中421次引用旧约。进入希腊帝国后又在70年左右翻译成希腊文,被时人广泛传阅,很多人因之而归化。
为了让教友们能延续性地学习圣经,继续邀请了中南神哲学院圣经教授吕守德神父讲解《旧约先知作品》,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圣经老师贾志录神父讲授《保禄书信》。
这一次教宗特别以旧约《圣咏集》为例,教导我们如何向天主祈祷。教宗首先讲道,当我们阅读圣经时,我们会读到许多不同的祈祷文,但有一部完全由祈祷文组成的书,那就是《圣咏集》。
李建峰老师的演讲题目为《旧约中文圣经语境和翻译实践中的文本批判——以创世纪为例》,以创世纪为例,阐明如何在旧约中文《圣经》语境和翻译实践中运用文本批判。
如果旧约圣经指向耶稣基督,就好像形象指向它所表征的事实,那么希腊哲学就是指向基督和基督的福音。圣儒斯定也认为旧约圣经和希腊哲学就是引导人抵达基督,抵达天主圣言的两条途径。
其实事情远比如此复杂得多,因为基督宗教的根源在旧约圣经,因此是在耶路撒冷,是在闪米特族的语言文化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