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伤口及血渍与福音中描叙耶稣受难被钉十字架非常符合;所以被认为可能是埋葬耶稣用的殓布。
教宗这本书的最后章节是对耶稣的苦难、被钉十字架、被埋葬以及在最后章节中耶稣自死者中复活及其历史意义,作的非常精辟的反思。
圣母死后,人们非常悲伤,将她遗体入殓埋葬。多默宗徒当时正在外地宣传福音,待他赶到时,圣母遗体已经入殓,并安葬在石墓中。遗憾之至的多默要求打开墓盖,以目睹圣母遗容。宗徒们见他敬爱真切,就应允了。
教宗说:耶稣藉着苦难、死亡和被埋葬是唯一且永恒的司祭,祂复活了,升上天,在天主面前常为我们转求(见希9:24)。 圣若望一书中也称耶稣是我们的护慰者(若一2:1)。教宗说:这话听起来真好!
看到肉体躺在那里但已非以前的身体,这就是教会告诉我们的,生于灰土而归于灰土,埋葬的身体为日后新天新地复活信仰的见证。
同一时期出现了三天神圣庆典,追念基督被钉死、被埋葬、而后复活。这三日的庆典是从圣周四晚间的主的晚餐弥撒开始,以复活主日晚祷结束。这三天的礼仪是以复活前夕的守夜礼为高峰。
法国路德(lourdes)的圣伯尔纳德修女在122年前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并被埋葬了,然而她的身体至今依然被保存的完好。如果你有幸到法国路德的话,就可以在那个教堂瞻仰到她的身体。
教会初期的信友竟把埋葬死者的地窟做了他们的祈祷之所。所以外在的圣殿固然重要,但若不先建起人心中的圣殿,那也将只会是一座空的圣堂。
我们先到教会公墓,怀念埋葬在这里的几位神父和修女教友。大家齐声为亡者祈祷,并仰赖诸圣在天之灵,为我们旅途教友祈祷。到舍必崖堂院已是下午四点。舍必崖和迭力素同为百年老堂区,两个堂区的遭遇也相似。
在堂区教友的协助下,朝圣团前往致命圣人何保禄神父墓地祈祷,这块墓地也埋葬着许多当时致命的神长教友,成为当地朝圣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