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可透过适当地运用下列各项选择而达致。因此,司祭在筹备弥撒时,应注重天主子民的共同神益,而不是他个人的喜好。
1、「信德之门」(宗十四27)一直为我们敞开,引领我们进入与天主共融的生命,并让人进入他的教会。当天主圣言广传各地,而人心被恩宠塑造时,人就能穿越这门槛。穿越此门槛,意思就是要踏上一终身信仰的途径。
关于如何在对话中保持自我身分,维泰兹女士说:大会的展览充分吸收了这个议题,把人和人对真理的渴求置於中心。这一切问题都可归结为一个大问题:人到底需要什麽,以及人需要的真理是什麽?
执事为主教辅礼时,可持《福音书》让主教亲吻,或执事本人亲吻《福音书》,默念「愿所读的福音……」。在更隆重的庆典,斟酌情况,主教可手持《福音书》祝福信友。
教宗接着表示:「这种分歧在今天仍持续发生:当人们以为生活就是追求功成名就,追求物质和经济上的享受时,便不再按照天主的意愿,只凭人的意愿行事。
(格后4:8)常言说:人的尽头,神的开头。
问2:如果有先知显神迹、说奇事,却引导人敬拜别的神,怎么办?答:即使这些奇事应验,也不能证明他是来自天主的使者。若他引导人去事奉“你素不相识的神”,这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孩子没有太多的言语,可她面对恩人的帮助,是懂得“感恩”和“回报”的意义的。露露说她会好好地学习。我想其实我们并不想给她太多的压力,我只要知道她能够在夕照下温馨又幸福地笑着就足够了!
教宗称人需要物质财产,但「分配上」的正义也无法使人得到他应有的一切,事实上,人对天主和祂无偿爱的需求,比物质需求更强烈,他说:「人类靠那份只有天主才能传递的爱生活,因为祂照自己的肖像、按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
为了全家的统一,他们曾多次劝我改信汉教。不用说,我肯定是不同意,说到底这是心理上的斗争过程。但为这事从未发生过大吵大嚷和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