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瑟为何又能接纳和承行天主的旨意,从不予以阻挠呢?教宗解释道,若瑟在《福音》中“从不出声,只是顺从地行动”。他是个默默服从的人。
天主赋予所有受造物都有各自一成不变的“天才”,正如吴经熊博士在“圣咏释义”中所歌颂的那样:“乾坤揭主荣,碧穹布化工;朝朝宣宏旨、夜夜传微衷;默默一无语,教在不言中;周行遍大地,妙音送长风;晨曦发帝乡,风采似玉郎
但要当心:这不是内心情感的爱,也非虚构的爱,更不是寻求仅是那我们喜欢和愿意的激情:不是凭著这些,而是凭著我们在基督身上看到的爱,行爱德:这才真是自由和获得释放的爱。”
为什么他愿意行走在水面上呢?在耶稣行走水面上后有一个不是直接的信息,为我们要接受的信息。在那个时代,事实上广阔的水域被看成不可被人战胜的恶势力;尤其如果深渊里的风暴是混沌的象征,它们被称为阴府的黑暗。
教宗除了访问在这里服务和受到服务的人士外,也为这个餐厅一块新的纪念牌行揭幕礼,这块纪念牌刻着两行字,一行是“若望保禄二世餐厅”;另一行刻着这位先教宗在一九九二年前来这里访问时所说的话:“受苦的人属於我们的
如:行圣事的质量,新教友的增加数量,联系和关心教友情况,教友群众的满意度,慈善基金的征集情况,公益事业的开展情况等等。
他说:敞开心胸,让天主的仁爱和慈善来到我们中间。敞开心胸:这就是圣神的敬畏天主之恩。只有敞开的心胸才能使天父的宽恕、仁慈、良善、爱抚进入我们中间,因为我们是蒙受祂无限大爱的子女。
我想用诗人和小说家里卡多·吉拉尔德斯的这幅画面,这个末了的形容词:平静缓慢,拥有以仁爱和谦卑,平静的生活的能力。
耶稣对待被立为教会之首的伯多禄的态度,就是祂仁爱的明证。即使伯多禄背弃了耶稣,耶稣也以宽仁相待,保留他的位置。教宗说:耶稣不计较伯多禄的罪:祂寻找内心。为找到并治愈这颗心,祂就祈祷。
法国VincentdePaul神父(1581-1660)非常关心贫困和受苦的人,因此他建立了两个修会:遣使会和仁爱修女会,以解救贫穷者的需要和痛苦。他们中许多人被派遣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