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天主的仁慈请求你们,献上你们的身体当作生活、圣洁和悦乐天主的祭品:这才是你们合理的敬礼。(罗12:1)基督徒是地上和天国的双重公民,要过灵魂与肉身的双重生活,常有争战。
圣女小德兰的爱人之德众所周知,她指给我们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真正实际的爱德,就是忘我。平常人所不肯做的,也就是这一点。如果我们在行爱德时想着自己,那不是居心让人家看出我们的爱德吗?
追思已亡,我们除了追忆亡者对自己的深恩大爱之外,同时也会对正在战斗教会奋勉的我们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兰妹身体较弱,又早失母爱,小时,看到别人母子相聚的欢乐情景,便会暗暗地流泪。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雪林与兰妹相别前,又把自己的亲身体会传授给她。“兰妹呀!”
至高无上的天主: 您好!虽然我们从不曾见到过您,可您的事迹我早就听说过了!您对我们每一个人所做的,我们都无力偿还您!可我们会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回报您,因为我们有圣神的引导还有您给我们的爱!
可是,没有超性远景的人生就不会有完整的意义,我们大家都追求的幸福自然而然地寄予未来,一个尚待实现的明天。人知道无法单靠自己回答对了解的基本需要。
教宗方济各9月19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表示:基督徒之旅以复活为终点。教宗讲解了第一篇读经中圣保禄对格林多信徒的一席话,表示基督徒似乎难以相信自己的身体会在死后发生转变。
是天主的大爱召叫了我的父母,于2003年领洗认识了天主。之后,母亲亲自到我家劝我领洗入教,那时她不会讲道理,就说入教好,灵魂得救,将来得升天堂。
对现代思想家希尔得布兰德(D.vonHildebrand)而言,方济具有“一种出神的圣爱”,这圣爱能够解放灵魂并开启人的心目,使人从上主的眼光来看所有的事物,希尔得布兰德认为方济称所有受造物为弟兄之时,
透过这部作品我们分享了教宗在他的司铎、牧职及灵修生活中的慈悲经验。帕罗林枢机则强调《天主的名字是慈悲》一书几乎在引领读者进入慈悲的奥迹。慈悲是基督徒的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