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生活在耶稣的时代,不可能像耶稣召叫玛窦或别的门徒一样,听到耶稣清楚明白地说“来,跟随我!”。事实上,天主更透过各种间接的方式来召选人。
天主曾被人类抛弃,穷人也遭到社会的抛弃,因此,天主把自己看作需要帮助的穷人和受难者,正如《玛窦福音》所说:“我饥饿时,你给我食物;我口渴时,你给我水喝;我是个陌生人,你却欢迎我;我赤裸着身体,你给我衣服穿
为了救赎众生,从天而降,在世33年,受尽百般苦辱,生在马槽,死于十字架上,这是慈悲为怀的最好体验;当耶稣诞生在马槽中,只有几个贫穷的、被遗弃在社会边缘的牧羊人在寒风中过来庆贺,这又是一个慈悲的表达;当税吏玛窦和匝凯带着某种自惭
玛窦福音同样记载(参玛27:12-14,20,26),耶稣受难日,司祭长们煽动群众,要求钉耶稣于十字架上,比拉多终于为他们释放了巴辣巴,同时下令把耶稣先行鞭打,然后钉在十字架上,虽然比拉多不公允,但当日耶稣在被判决中
雅各伯书的作者似乎很熟悉玛窦福音及其主题。这封书信在提醒我们,初期教会的许多基督徒都是犹太人,他们把耶稣看作是希伯来期望的实现。
玛窦在福音的第16章中提及耶稣曾向门徒提出一个问题:“人们说人子是谁”当他们说出了人们错误地认识,他直接转向他们:“你们说我是谁”?西满伯多禄回答说:“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
——悼利公玛窦神父利玛窦作为一位学者,在中西学术思想交流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然而,好多人不明白的一点是,利玛窦在中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一个神父的身份去努力实现并完成的。
玛窦福音中耶稣曾讲过这样一个比喻:十位童女去迎接新郎,有五个细心机智的童女提前准备了灯和灯油,最后迎接新郎时“一起进屋庆祝婚礼”,五个愚笨的童女,因为没有预先准备灯油,无法点灯,后来被拒之门外。
玛窦福音13章耶稣讲了一个有关撒种的比喻:“有个播种的人出去撒种子。撒的时候,一些种子掉在路旁,鸟儿飞来吃了它们。
570年,皮亚琴察的安多尼诺(AntoninusofPiacenza)再次谈到它,也有文字记述,类似《玛窦福音》相关的记载(参阅:Itinerarium,CorpusChristianorum,S.La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