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神父不但热情地详细介绍,而且还特地为我们举行感恩圣祭,弥撒中由周春燕姐妹读经。弥撒后徐神父又与我们朝圣团成员合影。
我认为读经是一个特别直接的方法。要想传教,先要造就自己。我们读经有疑惑时需要有圣经知识的人与我们分享,通过沟通能够开悟。另外还需要时间和场所来反省信仰,设立一个教友在其中反省、退省的地方。
其中一位很有经济实力的教友,平时对进教堂感觉很模糊,但在乔神父的带动下,上台读经、参与歌咏团,最后成了非常热心虔诚的教友,为修建教堂奉献了十几万,为教堂赠送了汉白玉圣像、汉白玉祭台、读经台及圣经架等,连教堂院内的雕塑也都是汉白玉的
当年,圣堂右设钟楼,每日报时,堂内设有圣母像及弥撒台,西廊内有抱蜡灯器,为传教士燃烛祝祷之用,堂左为管堂所居,并附有学校教室,供附近儿童读经,学习之用。
在国三时即有了想走修道生活的念头,一直到了1996年终于进入耀汉小兄弟会开始望会;1998年9月入初学、2000年9月宣发初愿、2000~2007年在越南圣多玛斯神学院攻读哲学与神学;2003年1月领受读经和辅祭职
会长见我情绪低落,问知情况后坦诚地鼓励我:“可能是质量不高,也可能是报社不需要这类文稿,但是咱们教堂办的读经学习班,可最需要为主见证的材料。”
梵二后,教会承认,过去有冷落圣神之嫌,特别呼吁重视圣神的运作,基督徒重新领略圣神在生活及信仰中的必要性,让我们反省今天的三篇读经。 因为,每一篇都与圣神有关,第一篇读经强调共融。
别看小天乐的年龄小,他有个好朋友——白冷星,他可是见过大世面的,因为,他曾见过这个宇宙的创造者——天主,那可是2000多年前的事了。
北堂很小,临街而建,如果人们从这条小街上不仔细看的话,很难发现古木参天的树荫后有天主堂。圣堂的主体建筑风格为哥特式,一楼是办公住宿区,二楼是圣堂。
姚神父译著颇丰,先后翻译了《爱的呼声》、《退思恳言》、《小牧童》、《圣母小故事》、《圣龛中的呼声》等圣书,对提高教友们的信仰素质及传扬福音起着很大的作用。(张多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