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梵二的法令而改革的礼书,已启动了一个过程,但须假以时日,并需要忠诚的接受、执行上的服从和有智慧的主持方式:首先是对圣职人员而言,其次也是对其他职务人员、领唱员以及所有参礼者而言。
利玛窦当年精心描画的中国礼仪的蓝图,虽然由于礼仪之争而被打断了,但那种让福音深入扎根于本地文化的精神,在梵二会议之后得到了再次振兴,如今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很多堂区在牧灵实践中能够更为灵活开放地把传统元素运用到礼仪生活中来
这是一个很深度的质问,作为基督徒,在天主的助佑下,特别是从梵二大公会议开始,我们发现了犹太子民对我们来说是孕育耶稣的圣洁根源。
我在阅读“信德”时,遇到有重要的信息和内容,比如“中国教会对梵二大公会议的接纳”、“教会礼仪与本地化论坛”、教宗在重大节日里的讲话、“网络的‘阴暗面’”等,都会把它记录下来
一牧一栈身在开罗的金邦尼,得知将召开梵蒂冈大公会议(梵一),就立刻写信给巴尔纳波枢机,请示能否来到罗马,向大公会议讲述非洲教会的需要。
鲁汶大学南怀仁研究中心韩德力神父指出,梵二大公会议后,教会非常重视对话,开展了包括与无神论者的对话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对话。
教会在梵二文献之中提到:“劝告所有基督信徒,特别是修会的会士们,要多读圣经,去学习‘耶稣基督高超的知识’(斐3:8)”(DV25)。
一、犹主亲牧梵二大公会议后,圣神带领教会开始了她永葆生命活力的革新、交谈与福传的事工。教会秉承基督的命令,回应时代的要求,从而谋求一条属神的更新之路。
若天主教能从宗教交谈层面出发,在梵二精神指引下,借鉴和吸纳某些中国传统宗教在追思亡者方面的优长,并以福音精神加以圣化,势必可令天主教加速本地化进程,让基督福音更易融入中国。5、追思亡者与环保意识。
著名的历史学家,《剑桥中国史》两位主编之一刘广京在专门研究美国传教士的哈佛论文集序言里说:一百多年来,许多美国传教士去中国,在中国生活;今天很多美国人在问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去中国,去告诉中国人、教中国人要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