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的一个人,发展到后来的小团体,由一些热心的女教友组成。她们由村里到村外,现今已跨堂区、跨教区地服务。令人感动的是,她们的服务经费几乎全靠制作鞋垫解决。
按人之常情,人们都希望我们的含泪播种最好像宗徒时代一样,一下子就能立即含笑收获,事实也往往如人所愿,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不胜枚举的实例:一位女士患了子宫癌,已经到了后期,尚在医院的时候,想要进教,几个女教友前去进行福传
冈丁总主教夙夜匪懈勤勉于牧灵工作,他划分教区,便于有效管理,设立学校,推动要理讲授,建立本地女修会,尤其关心司铎圣召的培育。当时他也担任包括达荷美、象牙海岸及尼日利亚等七国的区域主教团团长。
张圣召修士正在弹琴张圣召在2011年的一篇作文中这样写道:记得上初二的那年,天主送了我一个很宝贵的礼物——我的性格和别人不一样,比较女孩子气,和一个人好就和这一个人好。
有一次,一位女教友去看她的倒挂金钟花,赞赏她的养花技术。她却说:这哪儿是我的能力,这是造物主的德能。她还说:我们有的时候不如这些花。你看它们,多么美丽,多么谦逊,又多么知足!
最后一次,我终于有机会同她们一起去看望她们所服务的人们———大约五十名曾经或正在遭受麻风病蹂躏的患者,包括男的、女的、老的、少的。
表嫂把我们带来的教友捐的衣服等物品拿出后,又把一叠厚厚的女袜递给爱祯说:“让修女们分分穿吧。”早就听说这里虽然艰苦,但大家同吃同住,不分你我,一同恭敬天主,生活得非常和谐。
如何送男修道生入神学院,女教友入修会呢?这个问题确实难坏了教区,靠教会上级资助,有人告诉我们,未正常化之前无望;靠政府,只要政府放宽政策,就是天主降福了。
关于安龙县的教会史,我们找到的资料显示:1885年(清同治十一年)前后,郭德祺神父在安龙县城建起了一座大圣堂及教会办公大楼、男宿舍、学校、童贞院、女学堂、修女宿舍等。
那时条件差,婚配戒指只有一枚,是女的戴。母亲的戒指是个薄薄的韭菜边儿铜戒指。因为这只戒指是祝圣过的,母亲一直没舍得戴,怕干活时弄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