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即将结束,在这一年中,教宗活动频繁,举行接见活动和礼仪、在意大利境内和其他国家进行牧灵访问、发表许多重要的讯息等等。
周守仁主教的晋牧礼仪于香港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举行。宗座署理汤汉枢机主持周牧的晋牧典礼。
(梵蒂冈电台讯)意大利天主教巴里-比通托总教区於12月5日傍晚在大公晚祷结束之际,将所属的圣心堂移交给东正教大公教会,让当地的希腊-东正教团体得以在这座圣殿内举行礼仪。
当天,至少2.5万人参加了用阿拉伯语和拉丁语举行的隆重弥撒,其中包括埃及不同礼仪的天主教徒和东正教科普特信徒,穆斯林也前来观礼。弥撒开始前,教宗乘坐高尔夫球车环绕体育场问候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众。
它原来的名称是“基督宗教”,是指耶稣基督所创立的教会。后因时代的变迁出现信仰态度不同的基督宗教一东正教、基督教的各教派,统统称为“基督徒”。
特别是当我们从「礼仪是教会行动所趋向的顶峰,同时也是教会一切力量的泉源」(《礼仪宪章》10)此一观点来看我们地方教会的圣体大会,所沿用的今年国际圣体大会主题:「感恩(圣体)圣事:与基督及他人的共融」,其所呈显出来的核心意涵
在中国传教的叶步司主教于1908年曾写道:“经验告诉我们,为避免把洗礼拖得太久,快讲是有好处的,倘若你让他们等得太久,使他们得不到宗教的确定概念,他们虽然愿意奉教,也必半途而废。”
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呼市、集宁、巴彦淖尔以及包头教区的30位神父及修士、修女,与3000余位教友参与了礼仪。
在梵蒂冈召开了14天的中东特别主教会议,24日以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圣伯多禄大殿主持的一台隆重弥撒闭幕,所有出席主教会议的主教们都参加了礼仪。
是次活动是印度教会庆祝全国圣经、教理和礼仪中心成立四十周年的活动之一。印度教会于一九六七年成立该中心,以推广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1962-1965)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