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近去北京朝圣,参与了北堂和南堂的两台弥撒,教友的参与意识十分强,服务人员、辅助人员很多,统一服装,开头结尾都十分隆重,给人一种热切、友好、和谐的气氛。
——济南教区张宪旺主教肥城堂区走访记实北风寒雪凌将致,华夏之春立当头。
佘山周围的小村子原来没有教友,但数里外的张朴桥,却是一个兴旺发达的会口。1876年,松江总铎杜若兰神父在佘山山顶造了了座六角亭,每边各长八尺,高二丈,内供圣母像。
心连心团体为修生拆洗棉被7月8日,阿姨们先乘坐公交、再打摩的,几经辗转来到位于雁塔区鱼化寨老烟庄的神哲学院。
河北邯郸东四夫人寨村的袁石信会长在信仰的滋润下,更新了生命,改掉了毛病,全心服务教会,奉献牺牲。同时信仰也成为了袁石信这个8口之家的一条幸福纽带。
主教牧徽下方选用了青马大桥,教会的使命是成为不同界别走过来相遇的桥梁,而耶稣会来华传教先贤利玛窦神父便是推动交流的桥梁,“桥本身就是让人踩过自己,没有人行,这条桥就没有用了。”
最后,他们越过了耶稣搭建的“桥”,向相遇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他们在祂掰饼的时候认出了祂”。文化相遇在那些人中间产生了深刻的共融,他们对现实的理解此前受限于尚不具备相遇维度的文化范畴中。
李金英自从有了这份感动,迈开了福传的精彩步伐,农活不忙时,她便骑着自行车去安国周围的教友白点村福传,如:马固村、北卜、流霜村等。上午去,午饭前就回来。冬季时,她便徒步去福传。
保禄》和《语桥》等天主教信仰小品。“信德”记者抽暇对高夏芳修女作了采访,高修女在教授圣经方面有着博学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她就学习圣经给出了很好的建议。以下记者简称:记,高夏芳修女简称:高。
这些神父中,其中有4位老神父荣退休养;15位神父在佘山修院神哲学部和泰来桥分院文学部教书,6位神父(全职或半职)在光启社服务;而其余大部分的神父都在福传的第一线为上海教区约14万教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