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信仰就是在这温暖的摇篮中培养成长的。母亲的儿歌、神父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和心灵深处。我的母亲于上世纪70年代末去世,张神父也在文革中为主舍命,我深深地怀念他们。
慕道班是我信仰成长的摇篮。虽然我是一个老教友,但30年来只顾忙于工作追求世俗,对信仰不理解,对教义更不明白,对礼仪、参与弥撒更是糊里糊涂。没有时间学习,虽然参加过几次成年教理学习,但都没坚持学完。
大江南北如火如荼的慕道班和布道大会逐渐成为了各地新教友们信仰的摇篮,活跃于长城内外的一届届门徒班和使徒班学员慢慢成为了基层教会的福传生力军。教友传道员中既有个人,也有夫妇,还有奉献团队。
伊拉克是文明的摇篮、多元化的镶嵌图案,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众多宗教团体,他们在那里的历史非常悠久,除了基督徒外,还有拜火教徒、巴哈伊教徒、亚兹迪教徒,他们在伊斯兰国实行恐怖时期因受迫害而出名。
他们的信仰和文化根源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美索不达米亚是文明的摇篮;巴格达在历史上是一个最重要的城市,数世纪以来,它一直拥有世界上藏书最丰富图书馆。是什么摧毁了它?是战争。
这所医院在2007年设立了日本首个称为鹳之摇篮的弃婴箱。鹳之摇篮惹来激烈的争议,但在5年间却接收了逾80个婴儿。诉诸这最终办法的父母,往往以我还未婚、我的经济状况太不堪和我有外遇等为理由。
救主耶稣也是以山洞为房,以马槽为摇篮,甚至连枕头的地方也没有,不是依然完成了他空前绝后震古烁今的伟大救赎工程么?当然,若想具有如此崇高境界,必先具有同样崇高的心态,这对视房若命的凡夫俗子谈何容易?
第三周从10月16日(星期日)开始为所有的家庭祈祷家庭是每个人的摇篮,是爱的学校,不同的家庭塑造了不同的人。现代家庭更面临着许多危机:价值的危机,信任的危机,以及对未来的不安。
修院作为培养教会圣召的摇篮,关系着教会的未来命脉,在教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修院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地方教会未来的兴衰。正确举行礼仪为一个堂区会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家,是组成社会的最小的细胞,是成长的摇篮,是避风的港湾,是遮雨的伞,是伤后的疗养院,是慰藉精神的地方,是避难所,是一个灵魂的栖息地,但也是争吵最厉害的地方,甚至大打出手……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