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访亲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爱人必须用行动,必须像耶稣所说的你们愿意人给你们做的,你们也要照样给人做(玛7:12),必须像圣母那样富有牺牲自我、舍己为人的真情真爱,积极主动关注他人的困难,并设法为其分忧解难
然而,她已经为此播下了种子,为十五、十六、十七世纪的人对天主的看法和他们与天主的关系奠定了革新的基础,使那个时代的教内人士,尤其是在俗教友,不再把天主当作冷酷严峻的判官,而是为了爱世人而无所不牺牲的慈父来孝敬
继而为自己周围有缺失的所有人:不知感恩、懒于祈祷、不守诫命、一年只进几次堂的冷淡者犯规者,向耶稣赔罪认错,克苦牺牲做补赎。
身分认同的责任表明,真正的对话不能建立在暧昧或为迁就他人而牺牲善的基础上;保持差异的勇气在於我们不把在文化和宗教上与我不同的人当作敌人,而应把他们视为伴侣,怀着善意深信每个人的福祉存在於众人的福祉内;意向的诚恳则指出
我们因你们的见证而坚强,让我们竭力抵拒暴力,宣讲并撒播善,促进和谐,维持合一,祈愿许多牺牲能开启道路,通往我们圆满共融与众人得享和平的未来。」
在我认识的基督徒中,有很多基督徒都是信誓旦旦地说爱主,但更多时候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的行为,也不愿做出任何的牺牲和改变,总是习惯性的强调我,不愿舍己。求主怜悯,使基督在我们里面活着。
1989年,在他殉道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善牧圣堂,纪念亚诺什神父的牺牲。
1989年,在他殉道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善牧圣堂,纪念亚诺什神父的牺牲。
由于他以至诚之心交接朋友,因而拥有了无数肝胆相照的精英人士毕生追随他的信仰,甚至为之而牺牲。凡此种种,不都可以看出基督信仰对孙先生的影响吗!
教会所提倡的好多道德准则和世俗的观点往往是格格不入的,但作为耶稣的门徒和十字架博爱精神的追随者,我们势必要扬弃世俗的智慧与观念,竭力战胜种种诱惑,在追名逐利、日益痴迷的世界舞台上,活出基督超凡脱俗、不同凡响、牺牲自我舍己为人的福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