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鸣章主教于弥撒中指出,四十年是准备,也是成长时间,就如昔日梅瑟带领子民进入旷野四十年、基督在旷野祈祷四十天,故成员应为此感恩,更重要的是在四十年的基础上,继续向前迈进,靠着主基督的力量去帮助弱势人士。
2.耶稣必须以死救人当主耶稣基督告诉深夜来访的尼苛德摩:梅瑟曾在旷野里高举了蛇,人子也应照样被举起来,使凡信的人,在祂内获得永生时,我们的脑海里自然就会出现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难道天主子耶稣的爱到底就是死亡吗
第三个房间的入口左右分立着费德里科·祖卡里的皮革油画《梅瑟形象的米开朗基罗》和《先知形象的拉斐尔》,昭示着16世纪的艺术家开始跻身于时代伟人的行列,获得了空前崇高的赞誉,意大利巨匠的成就几乎笼罩了整个欧洲的艺术
(若3:16)天主用各种不同的办法召叫他的孩子归于基督,归于永生,“于是耶稣向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并不是梅瑟赐给了你们那从天上来的食粮,而是我父现今赐给你们从天上来的真正的食粮,因为天主的食粮,
旧约圣经中,梅瑟(摩西)写律法时,就已应用了“阿门”这个语词。当以色列民众对天主律法的要求作出群体性的响应时,就发出阿们为他们心中正面的承诺(户五:22;申廿七:15-26)。
2007年9月1日“信德”第三版,刊登了主内梅乘骏的《中国古书中天主教信条的痕迹》一文,非常精彩,笔者也来谈谈中国古代的天主教信仰。
在以色列民族历史上,自梅瑟在西乃山与天主订立盟约后,以色列人所崇拜的雅威(上主)就不断派遣他的代理人——先知,来劝导百姓遵从上主为至高主宰,并藉着先知向以色列人民揭示他的旨意和拯救他们的计划
当天选读的《宗徒大事录》记述了教会历史上的首次宗徒会议,其间对接受基督信仰的外邦人该不该也遵守梅瑟的所有法律进行了辩论。有人会问为什么耶稣没有留下指示,好使这场“大辩论”得以终止呢?
按照梅瑟法律,身残的人不能进入圣殿献祭,因为人们认为他们的残疾是犯罪的后果。在耶稣的年代,人们看到一个生来瞎眼的人,就问祂,“师傅,谁犯了罪?是他,还是他的父母,竟使他生来瞎眼呢?”
教宗最后引述《出谷纪》中梅瑟为以色列子民央求上主把苦水变甜的事迹(参阅:十五22-25)。教宗指出,圣洁又忠信的天主子民「懂得陪伴并照顾他们的牧者,知道牧者的苦涩,并为牧者们祈求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