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唯一可以在死后随身携带的财宝,是作基督徒的理由。这也是当天福音中耶稣向门徒解释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必在那里这句话的原因。教宗方济各解释说,问题在于不把各式财宝混为一谈。
这一事实在他众多学生的口碑当中可以得到证实。牛神父在向遗体撒圣水之所以说杨道公老师是真正的天主教徒,因为他遵守了耶稣提出的第二个条件:谁要做我的门徒,要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
我们可以将教宗的此项创举归纳出三个要点。首先,教宗希望强调圣言和宣讲的首要地位,这从他的宗座劝谕《福音的喜乐》中也看得出来。第二点,教宗平日的弥撒讲道,体现了他革新教会的重心。
在此我们可以聆听一下黄敏正神父的分享:前言初期教会使徒时代的弥撒分为三个部分:圣道礼仪、圣祭礼仪和领圣体礼。关于圣道礼仪,“在分享饼酒之前有圣道礼仪,其本源自犹太教。
教理知识丰富的传教员,可以把它应用到一切事上,而不致发生错误与曲解。有了这种准备的传教员,就不会作不正确的讲述。例如说“动物没有魂”,便是一种不正确说法。事实上,一切生物都有一个生魂。
到了18岁那年,男孩终于可以勉强养活自己了。他的收入很少,可在这年的感恩节,男孩还是花钱买了不少的食物,假装成一个送货员,把这些食物送给一个很穷的家庭。
圣文都辣说:“天主可以再创造一个更伟大的世界,可以再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天堂,却不能再推出一个比圣母天主之母更伟大的创举。”
这个名称的不同用法直至耶稣的时代仍然如此,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谷15:2及32节可以清楚地看到。若望似乎在用犹太人这个名词来指示耶稣的敌对者,即那些不信和摈弃耶稣的人(若2:6;5:16;18:36)。
在理论上有天主十诫的第一诫(出二十:3;申五:7),并据此,可以下一个定义:凡对任何人或自然物,施与只相称于天主应承受的敬礼,就是拜偶像。
这样可以让人民看到他,他的双手是空的。像他这样生于帝国,又征服了另一个帝国,并吞并了东西两个世界所有的财富,但到死的时候,却连自己一小部份财富也不能掌握、带去。如此和乞丐又有什么分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