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答说:「在某个关键点上,若不思索罪的奥秘,就无法理解问题。你们想想线上儿童色情影像便可知。先前在罗马和阿布扎比召开了两场严肃的会议。我自问,这怎么会变成稀疏平常的事?
嫉妒、猜忌、寻求私利而非公益,以及对他人的偏见,都是破坏合一的罪。我们彼此之间的「小冲突」,日后会反映在大冲突上,一如缅甸这几天所经历的那样。
继而再想,耶稣圣母的痛苦,乃是因着我的重罪和普世万代人类诸罪所致,要减轻吾主耶稣和天上母亲的痛苦,我们都必须不断的认罪悔改,这也正是所有朝圣者都该具有恒久心态,除了诵经祈祷深思之外,更需严守天主诫命,与往昔的罪恶言行刀割水洗
约伯的事件,打破了这种思想,他承认灾祸来自天主,但他自觉良心无愧,否认自己是因罪遭此不幸;他不明白为什么这许多可怕的事情会发生在他身上。
但当他面对着一个勇于承认过错并祈求主的宽恕的罪人时,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奋力地用他最后的身体力量,和发出其微弱的慈音对那富於改过的凶犯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就与我一同在乐园里。”
至于为那些罪人和不尊重爱德条约的人来说,即使是新约福音,也会变得衰老。最后,教宗勉励每个人汲取这位伟大的新的导师的教导,牢记天主的话总不会过时,总不会枯竭,这是教会始终保持青春的缘由。
当他以慈悲之心拉起被人们遗弃的罪妇,以怜悯唤醒死亡的独子,又以舍命的爱在十字架上交付自己时,他的人格魅力,就成了众圣人身上焕发出的斑斓光束。所以,一种完满人的生只有通过内心的充实和努力成圣来衡量。
最后,教宗引用圣路加福音所记载的罪妇悔改的例子,来说明上主的怜悯说:“为了避免误会,我们必须说耶稣的怜悯并不是把道德律搁在一边不谈。对耶稣来说,善就是善,恶就是恶。
圣女玛加利大在她的一封书信里这样写道:“这颗圣心是一个不会枯竭的水泉,从这水泉里不断涌出三条河流:第一条是为罪人流出的仁慈河流,带给罪人们痛悔和补赎的精神。
嫉妒这个罪不仅仅在基督徒的世界里被研究:也已经引起各种文化的哲人和智者们的注意。其基础是恨与爱的关系:一个人想让另一个人遭殃,但内心深处却想成为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