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在约旦河受洗的史实,四部福音都有记载,尤其是玛窦福音记述的更为详细。那时洗者若翰在约旦河畔宣讲悔改的道理,并给百姓施洗。
有时,给人一杯水喝就足够了,正如玛窦福音记载的「只给……一杯凉水喝」(玛10:42),但在巴勒斯坦这样一个炎热和干燥的国家里,这份施予是特别令人感激和必须的。
人无法预测自己生命什么时候结束,每个基督徒应时刻准备好,警醒自己日常生活中有否做到应尽的本分工作,像玛窦福音中所讲的十个童女的比喻那样:五个糊涂的童女带灯不带油,新郎来了,她们还在买油,结果被关在门外,
枢机说:基督徒信仰的诞生,按《玛窦福音》第28章,因为耶稣给予门徒最后诫命、最后任务:所以,去、授洗、成为门徒。令人安心的,耶稣也注意到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看!
对玛窦而言,宽免罪过与治愈瘫子是一体的两面,他认为疾病通常来自犯罪。所以不能只是治愈病症,还必须将罪恶连根拔除,如此病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健康,并照天主的意愿开始崭新的生活。
玛窦和路加为我们记载了许多耶稣为门徒和群众所讲的比喻。这些比喻显示,耶稣是一个很会说故事的人,他诉说人生活的方式显然深深吸引了他的听众。从这些比喻我们看到耶稣作为人和说故事者的一面。
圣母塑像上方的墙壁上安装四面窗户,全都装有彩色玻璃,令人赞叹的是这些彩色玻璃分别绘有四部福音的作者画像,即圣若望、圣路加、圣马尔谷和圣玛窦,人物个个惟妙惟肖。
他经常引用《玛窦福音》第25章的教导,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在生命终结时,我们将依照自己非常具体的行为受到审判。教宗呼吁我们关怀穷人、边缘者和各种受苦的人。
在玛窦福音和路加福音中分别记载了耶稣诞生的事迹,我们还可以在其中发现四类人物:牧羊人、三位贤士、黑落德以及客栈人士。当小耶稣诞生之后,天使们首先向那些牧羊人去传达这一喜讯。
(玛13:24—30)莠子和麦子的比喻是玛窦福音七个有关天国比喻中的一个。它是伴随播种者的比喻而出现的,同样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莠子和麦子相互冲突对立的背后是人的对立:家主和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