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曾经不相干的男女,因着主赐的机会,从此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然后步入婚姻的殿堂,寻求彼此的幸福,并按照天主的计划生育教养天主所赏赐的子女,以此来实现婚姻的双重目的。
以反省的眼光回顾教会历史,不同时期教友与教会的关系和在教会中的处境,可谓不尽相同,既有初期教会时的亲密团体生活时代(宗徒大事录),也有中古时期教友缺乏教育、无缘接触圣经与神学的奇特现象,又有如受十八世纪脱利腾大公会议某些有关法律主义的规定
每年的感恩节我都试图让自己的心中充满一种特殊的感激之情,然而事实上在这一天,我并没有感到过比其他时候有更加深刻的谢意。
但很快你会察觉到一双眼睛里深藏着的睿智,特别是谈话当中,透过她那舒缓有度的言语,你能真正感受到一位学者所具有的敏思和才情。说是对一位博士的采访,其实更确切地说是在分享——分享一位新教友的心路历程。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在唯利是图的商业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成了无用的别名,让位于针尖对麦芒的斤斤计较,人和人之间的冷漠隔阂,就是这样点点滴滴在心头郁结成冰。
我常从梦中惊醒,回忆我们相处的日子。在我看来,我们真正幸福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因为在她的带领下,我在救灵之路上才刚刚起步。
前不久,我遇见这样一件事情,一位教友家的姑娘找了一个教外对象,姑娘的父母要求对方必须领洗入教方可结婚。
(路24:49)耶稣清楚地知道,这时的门徒们对自己还没有真正的认识,他曾向他们严厉地责问:这么长时间了,我和你们在一起,你还不认识我吗?
教宗写道:我愿意分担你们的忧苦,告诉你们我亲近你们以及那些在基督耶稣的信德中经受如此痛苦考验的基督徒团体。受苦的耶稣生来贫困,被逐出祂的祖国,祂是那么痛苦、那么贫穷、那么悲伤。这就是耶稣!
当时的这些犹太人对于耶稣很熟悉,但却和自己的生命没多大关系。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食量(若6:41-51)。当时的一些犹太人却只从自己的经验角度看到了所熟悉的表面的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