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表示,在我们这个相互关联和传播过剩的世界上,传播技术的进步似乎使地理上的距离更加缩短。我们能接触到地球另一边所发生的事件,接近许多痛苦现实,从而动员同情与关怀的行动,帮助受苦的人。
教宗指出,纪念的举动有助于重建我们强而有力的联系,使我们感到自己是历史长河的一部分。「记忆绝非私人之物;它是一条连结我们与天主、与他人的道路。」《圣经》叙述了人与天主的关系如何口耳相传、世代相承。
谈到他刚祝圣的基督救主像,教宗说:基督注视着我们,祂投向我们的目光是救恩和怜爱的目光。这同样的慈悲目光曾看穿宗徒们的内心,激励他们走上新生命的旅途,跟随并宣讲他们的老师。
谈到他刚祝圣的基督救主像,教宗说:基督注视着我们,祂投向我们的目光是救恩和怜爱的目光。这同样的慈悲目光曾看穿宗徒们的内心,激励他们走上新生命的旅途,跟随并宣讲他们的老师。
(梵蒂冈电台讯)安慰既是天主的恩典,也是对他人的服务,任何人不可以自我安慰,否则将陷入自恋的态度。教宗方济各6月12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如此表示。
教宗呼吁一种慈悲的精神,指出接纳他人需要我们作出具体的行动,透过一系列的援助和善行,秉持谨慎和善解人意的关切态度,负责任地处理新的复杂情况,有时还必须解决其它现存的诸多问题,以及资源总是有限的境况。
教宗公开接见教宗方济各元月26日在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以大圣若瑟的四个梦为核心展开要理讲授。这位义人的榜样有助于我们分辨天主的声音。教宗首先阐明,在《圣经》里,「梦往往被视为天主启示自己的方法」。
今天,埃及却是一个难以宣讲福音和难以展开对话的国家,而且受到恐怖主义的严重威胁。面对这些考验,教宗勉励埃及圣职人员、男女会士和修生克服气馁、消极和失望的心态。
1573年至1577年在耶稣会主办的罗马学院学习多门科学。1577年在葡萄牙开始学哲学、神学,1580年晋升司铎。由于明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凡境内发现外国人出现,轻则拘捕,重则处死。
传教的任务是教会对人类所应尽的第一个要务,目的在引导文化、社会与伦理道德的改变,把福音灌入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