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结识了决志一生持守神贫、贞洁、以传道为使命的依纳爵后,彻底改变了他的生命轨迹,成为耶稣会创始人之一。
郑爵铭神父,耶稣会士,安徽省宁国县人。1914年5月13日-1964年6月11日记得在国内上初中时,曾读到过诗人臧克家赋写的《有的人》这首诗。
当时一个年长他好多的同学——耶稣会的创始人依纳爵·罗耀拉(St.IgnatiusdeLoyola)和他是很好的朋友。
想不到德日进接上了十六世纪另一位耶稣会士利玛窦的棒,深受知识分子的器重。 次日大会会场从西苑饭店转到北京语言大学进行,论文比较偏重人文方面。
李稣光主教在致欢迎辞时说:“420年前,利玛窦以及耶稣会的神父们在南昌,和中国士大夫交往中尊重和赏识当地文化重要性的经验,是当下中国教会在神学、礼仪以及牧灵福传的有启发性的历史之镜,照亮我们的路。”
12月3日教宗在卓越的耶稣会传教士圣方济各•沙勿略的庆日举行弥撒,教宗在弥撒中谈到圣神通过微小的行动起作用,将福音传到了远东。
这条小马路因为曾设有天文台,而长期被称为“天文台路”;在二十世纪中叶被改为“合肥路”前,这里由于纪念一位为上海气象工作作出贡献的耶稣会神父,被称为“劳神父路”(时间为:1927-1943)。
土山湾画馆是在1851年由西班牙耶稣会士雕塑家范廷佐创建的,据说连海上画派的前辈任伯年也曾经在土山湾学习西式素描和透视,土山湾确实是中国人学习欧洲艺术的渊薮。
每天阅览新闻,总会看到一些震撼心灵、令人敬佩的高尚善良,真可说是将人性的光辉表现到了极致,值得公众称赞、仿效。
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浮现出的,是耶路撒冷色香味俱全的众生风情画:炸素丸子的、烤馕的、腌橄榄的、卖柠檬的、烘面包的、贩香菜的、煮咖啡的、还有做点心的、挑花的……特别是那些蹦蹦跳跳的孩童,总会笑嘻嘻地围着游客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