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纳先知书以天主呼召约纳,约纳违命逃跑开始它的篇章,通过经文章节我们只能了解到,他不愿意执行天主的命令,并且想迅速逃离天主,逃往塔尔史士。然而天主虽然很无奈,却没有放弃让他去执行先知的职务。
《肋未纪》第3章问答和平祭1.问:什么是和平祭?答:和平祭是一种自愿献上的感恩祭,用以表达对天主的感恩、还愿或亲近。它象征人与天主、人与人之间和好的关系,是一种“共融之祭”。
当纳匝肋圣家的一家三口实践以色列子民世代传承的习俗时,某件前所未闻的事发生了。两位长者——西默盎和亚纳预言了耶稣,歌颂天主和“向一切希望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谈论婴孩(38节)。
1.匝凯遇到了耶稣有一天,耶稣基督和他的门徒们经过匝凯所在的村镇。怀着好奇的心,匝凯也想看看这位讲话有权威、能行奇迹的耶稣。
印度卡拉拉邦决定在每年8月26日,德肋撒修女的诞辰,举行孤儿日,藉以向真福德肋撒修女表达敬意。卡拉拉邦是印度全国天主教徒最多的地区,邦政府的这个决定,也受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信徒的欢迎。
回答:拉班要求雅各伯与肋阿满了七天的婚期后,再娶辣黑耳,但要再服事他七年。问题11:雅各伯对辣黑耳和肋阿的感情如何?回答:雅各伯爱辣黑耳胜过肋阿。问题12:上主怎样眷顾失宠的肋阿?
(梵蒂冈电台讯)坦桑尼亚莫罗戈罗(Morogoro)约旦大学从3月10日到12日召开英语专题研讨会,讨论本笃十六世的三部曲《纳匝肋人耶稣》中耶稣的形象和讯息,主题为祢到底是哪里的?(若十九9)。
欧洲与美国天主教的主教们从1月11日起访问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人地区,他们要在耶路撒冷、纳匝肋、白冷、加沙各地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当局会晤,更要探望当地基督信徒团体,在这极其艰难的时刻,带给他们普世教会对他们的关怀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论述基督徒的希望,称玛利亚玛达肋纳是新而最大希望的使徒。教宗表明,我们的天主并不呆滞;祂梦想改变世界,且藉着复活奥迹予以实现。
因此,这个使命的真谛在于使人成为门徒。那么,如果想要使人成为门徒,自己首先应是门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