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30年时,因一名当地信佛贫妇得见圣母显圣,为还愿谢恩而举债托人至法国购买打造一尊圣母像安放堂内的事件使得狼山堂的朝圣地位正式确立,每年前来朝圣人数络绎不绝,尤以上海、江南一带最为热心。
你们在这几天欢乐的日子里,从内心发出并高声唱念的经文,哪一句不是有关修德成圣、妥当救灵的天主圣言,或是恭敬、敬畏、依恃、爱慕、认罪,求赦、谢恩?哪一句不是出自你们的口、发自你们的心呢?
大家举心向上,感恩谢恩,却对身边不认识的兄弟姐妹采取旁若无人的态度,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还有,学习班的后期引导更不容忽视,每一次学习班大家好像被点燃了一样,热情高涨、积极踊跃。
古往今来的教会圣人们莫不谈及这个问题,尽管各有所见,大意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人对天主的回应——或悔罪,或谢恩,或赞美,或祈求,心里怎么想嘴上怎么说,原本无一定的格式。
这时信友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心中提出参与这台弥撒的意向,或谢恩或求恩,只要对天主及教会和人灵有益的事都可祈求。(3)读经或讲道后应以简短的静默来品味、回应天主的圣言。
新教理解释说:“因为这圣事是向天主谢恩的行动”这个圣事主要的意义并非赎罪或奉献,也非求恩,而是为已领受的恩惠感谢天主:感谢天主的创造、救赎和圣化工程。
哥3:12-17;咏67:2,3,7,8;路12:22-32农历除夕,辞岁谢恩,家人团聚,珍惜生命,回顾岁月,谢天谢地。感谢天主又使我们来到了一年的最后一天,许多在外工作的人也回家了。
普通人的哀恳和谢恩也由司祭、先知和君王代表说出,像圣咏150篇和耶肋米亚哀歌。有些天主教平信徒不习惯在公众前口祷。其实在众人面前祈祷原是犹太传统。
1900年义和团运动,教会称庚子年教难,有两位荷兰籍神父在此避难,他们向圣母许诺:如果能平安度过此难,要修建一座圣母堂,以表示对圣母的谢恩。
所以,救济了人不要念念不忘,得了人家的救济要知恩谢恩。救济人的时候,首先要防备求名声,图人夸奖,这是极大的试探,你必须胜过它。 ——摘自“信德”出版《基督徒处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