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关乎生命意义、人类救赎、终极关怀,触及到人性中最本质、最真实的问题,从古至今就一直困扰着人们。在四千多年前,苦难的义人约伯就曾呼喊:不要定我的罪!请告诉我:你为何与我做对?
祈祷让我们不崇拜世物,而只朝拜唯一真神;禁食让我们不贪婪世物,而只注意终极福乐;施舍让我们不占有世物,而只倾心爱的天国。
相对地,它既需追寻也要传达人类个人与社会存在的终极基础与意义(参阅〈信仰与理性〉通谕,5)。如此,媒体方能对一切真与善的传播做出建设性的贡献。
这个旅程的终极是与天主相遇,并在整个旅程有圣神净化我们、提升我们、圣化我们,因此我们可以进入喜乐,我们的心灵渴望已久之处。」
他那么深切地明白自己的地位,明白人生的终极与意义!他不曾自塑为菩提。他正如若翰,并不煊赫与声张,而是把除免世罪者指给人看。
,是对门徒们在有关方面做出个人决定的终极挑战。对基督的信德和作他的门徒是密切相关的事。既然要跟随这位师傅,信德就应当不断地变得更坚强、深入和成熟,直到与耶稣建立起更亲密、更浓厚的关系。
今日的传讯世界复杂又多元,置身其间,人们往往面对存在性的终极问题:我是谁?我能知道什么?我应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
当然,超越了舜所指向的尘世王国,而我们的终极王国则闪耀着上主神圣的永恒的光芒和得救。
(德17:1)因此,人生的终极选择了大地,坟墓最本色的位置选择了在土石和草木间。墓地既是死者的安息之所,也是生者和死者晤面、交谈的地方。是一个退出时间的人最让她(他)的热爱者和思念者牵挂的地方。
礼仪年中,(今天)四旬期第二周星期四弥撒选读的福音是一位富翁和乞丐在生前和死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及其人生终极结局的故事(路十六19~31)。常年期丙年第廿六主日和「求免饥馑」弥撒中也选读这段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