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充满了谦诚认罪、悔改、做补赎的故事,例如尼尼微全城悔改做补赎的故事(纳三5-10),税吏匝凯(路十九1-10),荡子的比喻(路十五11-32),在耶稣十字架右边的强盗(路二十三41-43)等。
这正是耶稣所做的,耶稣到市场、到城镇、到外邦人的地方、到撒玛黎雅人中、走向妓女、进入税吏和罪人的家,给这些人带来天国的福音。
教宗方济各的格言取自圣贝达司铎的讲道,他在评论圣玛窦被拣选的福音事迹时写道:耶稣看见一个税吏,于是以喜爱之情注视着他,拣选了他,并对他说:‘跟随我’。
(若8:11)他慈爱的声音在巴勒斯坦回荡着,他对众人所不齿的税吏长匝凯说:今天救恩临到了这一家,因为他也是亚巴郎之子。因为人子来,是为寻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
在刚开始公开传教时,耶稣在纳匝肋的会堂向俘虏宣告释放(路四18);在耶里哥税吏罪人匝凯家里,祂宣称人子来,是为寻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路十九9)。在十字架上,祂最後的举动证实了救恩计划的实现。
(若8:11)他慈爱的声音在巴勒斯坦震荡着,他对人所不齿的税吏长匝凯说:今天救恩临到了这一家,因为他也是亚巴郎之子。因为人子来,是为寻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
耶稣在3年的传教生涯中接触更多的也是一些边缘人士:穷人、瞎眼的、瘸腿的、附魔的、患病的、被人嗤之以鼻的税吏和罪妇等。
而耶稣与税吏、妓女、残疾的人相遇时,皆邀请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实现他的人格尊严,以更新及健康自由的心态去生活。
接纳孩子,正如耶稣曾经接纳税吏和罪人一样。等待孩子,正如台湾作家张文亮所言,就像牵着蜗牛去散步。信任孩子,就像耶稣知道我们如此脆弱却信任我们,给与我们自由和选择一样。
其实在十五章1-3节那里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因为耶稣喜欢与税吏和罪人们在一起,他不仅与他们在一起,更甚是与他们一起坐席,就是在一起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