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们在这受物质主义、自我中心和个人主义影响的世界里,也成了「反对的记号」。
世俗化是现世价值的绝对化,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成为主导当代青年人的思潮就不奇怪了。中国天主教会属于中国社会的组成部分,受到中国社会世俗化风潮的影响是可以想象的。
只有这样,国际政治所必须具有的现实主义,才不致屈从於犬儒主义和全球性的冷漠之下。对国际社会来说,交谈和协调是必须的,也是明确的责任。
这乃是教宗方济各所指的大众主义,它与“民粹主义”截然相反,后者忽视“人民”概念的合法性,吸引对利用人民为自己服务的赞同意见(159号)。
昔日许多法利塞人,甚至于耶稣的门徒,也常自困于“经上如是说”的律法主义之内;他们以圣经判断人的罪,熟读圣经而自夸,但却未能真正地明白圣经的道理;他们埋首精研经上的字句,却没有闲情,也没有触觉去理会身边的
基督教受犹太启示文学的影响极深,尤其是早期教会,深信世界末日很快来临,基督将复临建立新天新地。
耶稣也特别注重这个层面,尽管他也遵守犹太的习惯,一年三次上耶路撒冷去(参路2:41;若2:13;7:14;12:12)。他强调要以心神,以真理来朝拜父(若4:23)。
十一,因信耶稣治愈,人们了皈依主圣玛窦记载因耶稣治愈于是有许多群众从加里肋亚、十城区、耶路撒冷、犹太和约旦河东岸来跟随她(玛四,25)。
宗徒们虽然不直接反对向外邦人传教,但强调,希腊人等必须先犹太化然后才能成为基督徒。在这一点上保禄坚定地认为,基督徒要按照基督的要求生活和祈祷,完全没有必要成为一个犹太人。
时任枢机主教的约瑟夫·拉青格在其《大地之盐》(TheSaltoftheEarth)一书的中文译本序言中问道:“在未来的某一天,会不会如同在犹太教到异教的转型中所产生的希腊及拉丁基督信仰一样,出现一个亚洲或中国的基督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