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日的玫瑰经祈祷中,在主内兄弟姊妹相互扶持、彼此鼓励中,大家同道偕行,将个体的信仰热忱汇聚成强大的团体力量,让教堂成为充满爱与温暖的精神家园。
从历史的进展,以及各个不同人形成的团体、社会和多元文化之中,我们看到一个召唤的萌芽,即要去形成一个彼此接受,并互相照顾的弟兄姊妹团体。
故此,平安礼被置于举行圣餐祭之前,作为准备圣餐祭的一环,重点是彼此和好,以献上圣洁之祭。甚至米兰礼更直截了当,在献上饼酒之前,以玛5:23来邀请会众彼此和好、互祝平安。
我们只有把自由当作彼此分享、共融的东西时,我们才能拥有这个自由;只有当我们与他人彼此生活在正当的关系中时,自由才能获得发展。只有当我们按照真理和天主的圣意生活时,我们才生活在正当的状况中。
愛是信仰的磐石,在此磐石上建立起來的婚姻,應彼此相愛,執子之手,相扶偕老。在彼此對愛的付出時,領悟上主對世人的關愛。應相信:一切困難和挫折終因主愛而雲開霧散,祂是世人相愛的原點與源泉!
(玛五18)2.慈爱如同天父:“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彼此相爱。如果你们之间彼此相亲相爱,世人因此就可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
这种彼此信任、彼此尊重、彼此照顾的和谐氛围更值得大家学习。面对澳门两位可敬而又快乐的主教,我心中默默地为他们祈福!愿天父和圣子保佑澳门和澳门教区、降福澳门人民以及澳门的神长教友!
(参阅:《天主教教理》,1808)让我们在此停顿片刻,反省一下,天主是如何以三种特别的方式,去亲近那些受苦的人:也就是经由彼此相遇,赐予恩惠,以及互相分享的三种方式。1.彼此相遇。
“天主爱乐捐的人”,并非因为天主需要人的财物,而是因为“乐捐”的心灵状态,本身就是对生命本质的回归——人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在彼此联结中存在的。
他认为东方和西方有各自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产业,尽管相互间存在差异,却同出一源,彼此能够相辅相成。基督的教会必须用两片肺叶重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