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世大家庭一员和联合国成员国,象征和平的放飞和平鸽活动在中国已经成为常态化,深入民心和社会各个层面。自2005年起,每年元旦和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后,也放飞和平鸽。
这个故事看起来确实具有话题性(时事性):即使在今天,凝聚力,如果不是兄弟情谊与和平,而是往往基于野心、民族主义、同质化以及灌输天主无足轻重和无用的技术经济结构:不仅仅是因为追求更多知识,却更是为了更大的权力
当这过程开始时——在公元四世纪的圣亚大纳肖(Athanasius)——正是教会所经历的圣神的圣化和神化行动,使教会确信圣神具有完全的天主性。
这两大支柱是福音的本土化和文化的福音化。这也是耶稣会士各具特色的原因所在,这样其实很好。并不存在一个单一的模式。我们的使命是让天主以祂赐予我们的一切丰富内涵使我们开展福传。
南丁格尔的积极服务精神,终于化解了军医们的敌视心理,更赢得了伤患的敬爱与信任。她夜以继日地将全部心力投入护理工作,使医院逐渐走上轨道,而她的办公室,也自然成为放射温暖与爱心光芒的中心。
耶稣为以自己的血圣化人民,就在城门外受了苦难,所以我们应离开营幕,到他那里去,去分受他的凌辱,因为我们在此没有常存的城邑,而是寻求那将来的城(希13,12-14)。
灵修的反省:在牧职生活中、工作上、行为上、不断地圣化自己,自我圣化的同时,去感染教友,这是我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通过学习圣文生,他的服务精神鼓舞了我,同时对他所创建的修会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当代祭祖的拓展20世纪60年代罗马天主教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召开,鼓励地方教会学习本地文化和传统,让基督讯息进入并圣化本地文化,进行教会礼仪改革。
每天的日课颂祷和午餐前念玫瑰经让修士们能够圣化一天的生活,而且也象征着与普世教会同心合意地祈祷,借此也把修士们的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兄弟的爱及在天主内爱的共融。
也许是太过追求效率和动感的社会影响吧,弥撒作为我们基督徒生活中心的礼仪,常常过于偏向了动的一面而忽视了它静的一面,越来越显得速度化和形式化。为此,我们不得不关注弥撒礼仪中很重要的一点——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