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驻观察员指出,因为这意味著对抗「贫穷、不平等、社会不公,以及其它所有形式的衰退,人们,特别是在最贫困的国家里的百姓,生活深受其害」。
信众或是在住家里、或是在工作场所,独自或与挚爱同声祈祷。在圣父教宗的殷切期盼下,今年5月份将展开一场「马拉松」祈祷,为疫情的终结不断恳求。
伯大尼安老院的画作,正正揭示了这个奥秘的意义:“只靠自己本性的力量,人类将不能到达‘父的家里’(若14:2),不能获得生命和天主的幸福。
这些外壳可能是我们的社会职位,是部门负责人、是领导、是公职人员、是技术骨干等,也是我们的社会身份,家里的顶梁柱、唯一的儿子、几个孩子的母亲、儿媳妇、家中的长辈等!
在纳匝肋这样的小镇,按照习惯,一天要祈祷三次,或在会堂,或在家里。人们祈祷的时间也正好是每天耶路撒冷圣殿举行礼仪的时间:晨祭、午祭,以及晚上的隆重闭门仪式。
几时我们悔改后去爱、去宽恕、去缔造和平时,天国就在我们心中,就在我们家里,就在我们的小区,就在我们的国家和世界,我们就很实在地尝到默西亚时代的甜头。有好的人、公民才会有好的国家和世界。
她自1998年10月28日领洗进教,到现在已快十年了,她的祖辈都是拜偶像的,她的工作就是抽牌、算卦、看手相,她家里是她二姐先领洗的,随后就传给她。
——我在家里等你!(路15:11-32)你的父亲:爱
“我去了保禄弟兄家里吊唁,另一位教友也在。保禄的妻子拿出了一本书,说是他要送给这位教友的——这位教友曾说过需要这本书,他就去复印了一本、装订好了准备送给这位教友,没想到还没有送出他自己就去世了。
有些人在工作场所压抑住他们的愤怒,表现得冷静沉着,但在家里对妻子和孩子却变得难以忍受。愤怒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毛病:它能够剥夺我们的睡眠,阻碍通向理性和思考的道路。愤怒是一种破坏人际关系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