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德肋撒姆姆的精神鼓舞着我:只有将一切托付于天主的手中。我知道好天主比我更爱他们,只不过他爱的方式是人心难以测量的,他必定会看顾并医治这些兄弟姐妹的心灵创伤。
印度德肋撒姆姆跨越半个世纪给数以万计贫困苦难的人带来“希望与尊严“,她遵循主基督的教训,从一无所有到历尽艰辛创办了“麻风病康复中心”、“儿童之家”以及“临终关怀院”……无怨无悔地照顾无依无靠的人们。
德肋撒姆姆说:“每当看见受苦的脸,就会看到耶稣受苦的脸。”有诗也这样说:“耶稣的脸在哪里?在贫民窟、在医院、在……总之,凡有痛苦存在的地方,耶稣的脸就在那里,等待着你替他抹掉血和泪!”
在德肋撒姆姆的垂死者之家里,就有很多的人回到了天堂的本家。只要他本人愿意,那么蒙救赎的希望就是很大的。
圣方济各·撒肋爵说:“有了人,宇宙便完全;有了灵魂,人便完全;有了爱,灵魂便完全;有了爱,天主的爱,爱便完全。万物存在的目的,是为彰显天主的全能、圣善与伟大。又为帮助人救灵魂得永生。”
(肋11:35)新约中,耶稣也这样命令我们: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我是成全的一样。(玛5:48)在新约中,耶稣成为了圣善的典范。他将成全之德具体化,即信仰生活化、信仰生活化。
当耶稣召叫他和他的哥哥的时候,他正在加里肋亚海边修理渔网(参见玛4,21;谷1,19);耶稣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时,都带着一小组人和他在一起,若望是这个小组中的人之一;当耶稣在葛法翁进入伯多禄的家,治愈伯多禄的岳母时
如同圣方济各·撒肋爵在其《神修引进》中所指出的那样:有人特别注重斋戒,平日酒不沾唇,甚至对清水也怀有戒心,但却不惜将自己的口舌浸在别人的血内,任意传扬别人的是非,习惯捕风捉影造谣中伤诽谤别人名誉
《新生命的开始》则取自圣经撒玛黎亚妇人在井边遇到耶稣被召叫的事实――把圣经通过歌曲演绎,我想这也是他们的一种福传方式吧?
圣德肋撒堂圣云先会会长岑子扬对天亚社表示,现有四成的露宿者都是有工作的,但因收入不高,负担不起租屋买楼,被迫露宿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