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教友团体及平信徒运动,如夫妇恳谈、基督之侣、厄玛奴耳、普世博爱、圣艾智德等,为家庭和地方教会带来了活力和更新复兴。一个成熟的地方教会既需要专务祈祷的默观团体的支持,也需要外派使徒传教团体的配合。
与所有的人同甘共苦,为所有的的人分施基督救恩,不管曾经犯过多少错误,犯过多大罪恶,只要自己能够谦卑自下、认错悔改,仁慈天父总是既往不咎全部接纳,同样可以获得他所预许的天国永生,分享他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眼所未见、耳所未闻
南北翼耳堂侧墙上为轮式玫瑰窗,中花八叶。据介绍,这种轮式窗在罗马时期就出现了。窗户上镶嵌彩色铅玻璃,光影美轮美奂。
第四主日,厄玛奴耳,主与我们同在:我们应效法圣母接受上主的圣言,在生活中承行上主的圣意。只有我们准备好了,才能认出马槽中的天主子耶稣基督。第二,我们准备在每天的生活中迎接主耶稣。
为什么不说一句话,背负着沉重十架,一步步走向哥耳哥达,甘心为我们被杀。哦,耶稣!受苦的耶稣!哦,耶稣!仁爱的耶稣!为什么仍不说一句话……
让我生活轻松不必辛苦劳动也能坐享其成;让我出门远行天气总是晴;让我乘船旅游始终不会遇逆风;让我盛暑炎夏凉爽数九严寒不受冻;让我麻将桌上场场赢;让我青春永驻犹如花儿鲜又红;让我寿比南山不老松;让我无忧无虑心宽体健、眼不花、耳不聋
母亲90岁高龄时耳不聋、眼不花,还能做针线活。母亲在2003年手上患皮肤癌,我们都为母亲做九日敬礼,二姐也从国外回来看望母亲,带她到市医院放疗一个月完全康复。
每次和爷爷去赶集,我都跟后面,他和商贩讨价还价的“招式”依旧还萦绕在耳旁,每次我们赶集回来时菜篮子和布兜都是满满的。
到需要分娩时,找不到一间客栈的焦虑;婴孩诞生了,需要匆忙使用马槽充当婴儿床⋯⋯如果有人能完全理解何谓“走出舒适圈”,那就是天主的独生子耶稣,祂暂别三位一体的光荣与完美的神圣泡泡,来到真正危险的世界,来成为厄玛奴耳,
耶稣这些令人安心的说话,也是《玛窦福音》最后的一句话;同样,在同一部福音的第一章,记载耶稣被称是“厄玛奴耳”,即“天主与我们同在”(玛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