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天鸽」来袭,岛上古井位置已再没水浸问题,我们为此感到骄傲,虽然我们学识尚浅,但原来只要好好运用天主赐予的「塔冷通」,我们的贡献不容小觑。
有时夜宿他人之家,饥一顿饱一顿、热冷署寒、风雨,还受着随时被抓坐监的逆境压力为主福传宣道。返回教堂后和主教就两位老人(没有年青司铎),史化林神父总是为主教分担牧灵工作。
我以为,不但不能很好地传扬天主的福音,反而会冷了很多教友的心。现时的社会,是一个突飞猛进的社会。对世俗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就是效益。
《幼学琼林》提到:“李益设防妻之计,常撒冷灰;志坚送妇之词,任撩新发。”
来到灾区的第一顿饭很丰盛,看到能吃到这东西我们从辽宁来的志愿者都很惊讶,因为出发前我们的思想准备是吃冷水泡方便面。
有人很欢喜地接待,用心地聆听,似有相见恨晚之情;有人冷言相讽,恶语嘲骂;更多的人只为猎奇热闹,与相邻闲话而已。
塔冷通心灵书舍负责人杨孝明认为,建构本地神学是信仰作品发挥创意的上佳路向。他主张平信徒也将著述书谈论神学。“要发挥创意,就要大胆尝试。教会团体能够容纳多元和创意,其书舍的佛教书籍亦受信徒欢迎”。
圣女1873年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亚冷松小镇,在八个兄弟姊妹中是最小的一个。她生长在一个信仰钦敬的家庭,从父母那里接受了基督信仰教育,而她的双亲路易和葛兰也在2008年被列为真福。
纳敖米是个犹太妇人,随着丈夫和两个儿子从犹大白冷到摩阿布乡间去侨居。以后,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都客死他乡,留下她和两个儿媳。纳敖米决定返回故乡,两个儿媳也要随她去。
正当喜气正浓的时候,令人担忧的问题便接踵而至,新教友一个一个冷淡下去,甚至冷淡到主日也不再去教堂。作为牧者的我们不得不思考,其原因何在?为弄清楚其中原因,我还得从另一件事情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