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是一种长期的持有物,人没有权利把生命占为己有,更没有权利随意伤害她。人生是生与死的交替,也是哀与乐的交替。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有人欢笑有人哭泣,每天有人出生有人死亡。
有人说基督徒根本没有失望的权利,因为天主的宽恕是无限的,只要你肯悔改,不管你犯了何等大的罪,天主还是伸开双手期待我们的回归!
如今,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道德问题也出现了: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物质化和冷漠无情;炫富、炫耀权利和享受特权成为一些人的时尚;从勾兑酒和醋到往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
也就是那么一刹那,人所拥有的一切,包括人自己、财富、权利、地位、荣誉和学问都不复存在了。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人连对亲朋说一句话、做一个手势都来不及。
拿古今婚姻为例,前者如同我们中国古代的指腹为婚或媒妁而婚,其配偶好坏、家庭情况、生活环境都视父母的眼光而定,当事人没有任何发言的权利和选择的机会,也就是说他们是在没有任何自由的条件下去履行终生之盟约的,
为人父母者有权利也有不可转让的义务向子女传递生命的恩典和经验的宝藏,本着他们双方的爱,特别是他们与天主相会的经验,来引导子女加入社会生活。
世界最后的审判的意义就是这个:应有的权利得到肯定,那些看来似乎没有意义的历史琐碎片断重新联结起来,组合成完整的一体,其间只由真理和爱来统治。世界最后的审判所指的就是这个”。
中国遵循国际上公认的伦理学原则,结合国情推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实现器官公正分配和可溯源管理,充分保障捐献者和接受者的权利,走出了一条体现国际惯例、符合中国实际的器官捐献与移植道路,初步建立起科学公正、
天主通过祝福规定了人在世上要完成的行动,为人的工作指明了天主圣宠的依据:人是天主的肖像,人从造物主那里领受了治理和管理大地的命令,这同时也是天主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人的工作既是对天主召叫的回应,也是天主创造活动的继续
教宗保禄六世在《关于大小斋的宗座宪令》里说得很明白:克苦补赎是为帮助现代人领会天主是谁,祂对人有什么权利,基督给我们的是怎样的救赎。肉身的外在克苦要与对上主的内在皈依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