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7月24日下午,西合营准备开批判大会,天上下着蒙蒙细雨,韩老师挨家挨户到教友家中提醒教友:“考验信德的时候到了,可不能背叛天主啊!”然后,就大步流星地走向东关完小学校(大会现场)。
有教友从家中带来了象征团圆的月饼与大家分享,众人用互相勉励、祈祷与祝福的方式欢庆中秋节!第二天李妍就找到我说:“姐姐,你知道吗?昨天是我一生中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中秋节,到现在还沉浸在昨晚的感动中呢。
我知道得很清楚这个福音的讯息是多么深深地根植在你们的国家中”。 教宗又说:“我也要把希望的讯息带到联合国大会给世界各民族的代表。这个世界需要希望”。
当时六十多岁的姑婆,因家中的儿女婚嫁等”俗务“完成,她带着一颗感恩和热爱天主的心,趁自己手脚灵便,还有较强的劳作能力,便到堂里做义工,回报教会、老神父及龙修女、段修女、王修女等对她的养育和关爱之恩。
并开始每星期三在家中聚会。克服了身体的困难,常艳丽跟李麦会等几位教友,也开始了走村串户对外福传。她买了一个播放器,在村口先唱歌跳舞,吸引人前来观看,之后就开始为村民免费理发。
她估计母亲离开了人世,遂跑回家中,见母亲果真死了,她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在亲人的拉劝下,她停止了哭声,赶忙将姥姥宋变兰拉到屋外,告诉刚才见到的一切,姥姥半信半疑。
同时孤寂之感煎熬着她年轻的生命,她渴望的是夫妻间爱的滋润和陪伴的温馨;她寻找的是在这个家中的价值和地位,然而,这一切为她来说都成了奢望。
在教友家中用餐时他从不吃菜,更不吃肉,即使摆上,他也只吃馒头,这种克苦精神令教友们既心疼又敬佩。李神父曾经问过他为什么不吃菜,才知道神父是为了福传而克苦。
霍子平是家中的长子,14岁时,父亲丢下6个年幼的孩子撒手人寰,年轻的母亲肩上承载了过重的担子,她为了把孩子们抚养成人,生命中刻下了诸多艰难岁月的印痕。
曾氏夫妇一往情深曾荫权与太太鲍笑薇自小青梅竹马,当年鲍笑薇来港求学,曾寄居于曾荫权家中,二人相处后互生爱慕,终于在1969年共结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