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若瑟是西安南堂教友,出生在甘肃省一个偏僻穷山村。小时候失去了母爱,过着到处流浪的生活,讨饭糊口,是内蒙一天主教堂收留了他。
此外,教宗还委托3百多名穷人在圣伯多禄广场上分送给在场每人一本有关慈悲的小册子,并为这些穷人志工提供午餐。教宗说:「贤士们献给耶稣贺礼。
那要负卖耶稣的依斯加略犹达斯——即他的一个门徒——便说:‘为什么不把这香液去卖三百块德纳,施舍给穷人呢?
他们接受指引,最终接受这令人称奇的事,接受天主所带来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新奇:天主成了弱小者中的弱小者、温良者中的温良者、穷人中的穷人。因此,福音向我们揭示了颠覆我们习以为常的逻辑思维。
听母亲说,他出身于清末穷秀才家庭,对满清很是依恋,尽管中国解放了,但是他依然留着他的大辫子。
我们以前认为穷是受苦、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但现在收入增加了,物质生活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改善了,但从心里感觉,幸福吗?喜悦吗?平安吗?回答:否!但我们想过吗,其中原因是什么呢?
切记,那位穷寡妇的微薄奉献并不比富有者捐献得少(谷12:43),天主要的是我们的诚心、爱心和同情心,灾区乡亲既需要物质援助,更需要我们的兄弟情谊,爱心同行。令人欣慰的是,内地神长教友陆续有了回应。
1925年,里修的德肋撒在祭台前受到了举扬,同一年被宣布为“传教的主保”,她生前曾说:“我愿意做个传教士,但不是只做几年,我所愿意的是从开天辟地直到世界终穷。”
耶稣表扬那位奉献了两分钱的穷寡妇,就是最好的说明。
当他见到一个比他更穷的人时,就把衣服脱下,送给那人。他死的时候,真正是一无所有。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蕾莎修女,在印度加尔各答照顾穷人,四十年如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