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捐助贫穷国家方面,德国仅次于美国,而德国天主教会则在支援有需要者方面站在最前线。
教宗告诫,不幸的是,“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成了制造贫穷的帮凶,经常把贫穷状况的所有责任推给穷人。但贫穷不是命运的结果,而是自私的后果”。
在我们教友中,特别是一些农民教友,他们对“贫穷”和“神贫”的概念存有误解。致使有些教友家庭至今仍很贫穷,温饱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房子是旧的,院子是脏的,儿子是大的(大龄未婚),生活是苦的。”
对德肋撒修女而言,慈悲有如盐,给她的每项善工添加味道;慈悲有如光,照亮那些处在黑暗中的人,他们甚至无力再为自己的贫穷和痛苦而哭泣。
拉吉沙希(亚洲新闻)–孟加拉明爱总裁拉杰沙希教区格瓦斯·罗扎里奥主教(GervasRozario)与一百个贫穷的流浪儿童一起庆祝圣诞节。这些小孩住在他的教区的各个棚户区。
教宗称之为「新贫穷」、「生育方面的贫穷」。陷入这种贫穷的人「心中对幸福的渴望大打折扣,认命地淡化他们最远大的渴求,满足于小事,不再对大事有所盼望」。
他强调,环境问题的紧急是一个道德的挑战,而根除贫穷则是可持续的发展的首要之务。此外,保护环境并不与发展对立。 米廖雷总主教说:“不可将人当做机器,但人也应该把管理环境当作自己的责任。
教宗的讲话强调地方政府在处理迫切的问题时,应该以人为中心和准则,这些问题从教育到解决贫穷现象,无所不包。
此外,时代告诉我们世界上有太多贫穷现象。这是令人愤慨的事,世界上存在贫穷令人愤慨。
第二次召叫和创立仁爱传教女修会这个现实状况使依搦斯修女萌生离开修院,为穷人中最贫穷者服务的想法。德肋撒修女日後回顾当时的情形说,她於1946年9月10日的夜晚感受到第二次召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