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破除施与的迷思:超越功利与形式在现实中,人们常常陷入施与的迷思:要么将施与视为换取回报的交易,要么将其当作彰显自我的表演。
当父母早晚念经、日间祈祷时,我们姐弟中要么有人蒙上被子,要么堵上耳朵,要么出去躲避,虽不敢直言阻挠,却也用行动予以对抗。一次父亲拜苦路,因对耶稣的深爱和对他所承受的苦难心疼不已,禁不住泪流满面。
你可以在不可避免的暴风雨中弯下身子,要么就会因抗拒而被摧折。学会忍耐,你就能以一种宛如行云流水般的淡泊胸怀来尽享己有,你会觉得生活的真实并富有质感;学会忍耐,你会发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他说“天主教这么好,像我这样的人要么?我这个人和别人爱开玩笑,说话带脏字,是不是不要啊?”我说:“天主教什么样的人都不嫌弃,只要你相信,就会接受你的。”后来他说:“我干脆坐到你身边也和你沾点光吧。”
很多开放的天主堂一般都明文禁止教外人拍照,害怕教外人把圣像拍去后以后会不恭敬,会对天主亵渎,所以有时教外人苦苦哀求,仍有遵守秩序的教友就是不开绿灯,教外人要么悻悻离去,要不找机会偷拍。
人认识到生活的坎坷繁杂,认识到人生不过百年,面对这些事实,人要么心怀恐慌忐忑不安,要么战胜畏惧跳出藩篱。
发展健康的友谊:今天的人,不论是修道的人,还是誓守婚姻贞洁的人,往往在友谊的界限上失了度,要么倒洗澡水时连婴儿都倒掉,所以忌讳友谊如忌烟忌酒;要么深入友谊的庐山,而忘了自己的身份,最终违背了自己的誓言,
换言之,我们不应再用进、出牢狱的模式来思考,而应用造就和转化的过程来看待此问题:不是我们死后天主才论功行赏或论罪处罚,而是我们的思想行为在此时此刻就已经要么造就了牢狱般的生活,要么把牢狱转化为天堂般的境界
最后,我想用下面的这几段文字来结束今天的分享:上世纪享誉全球的耶稣会神学家卡尔-拉内曾说过:“二十一世纪的的基督徒,要么是个奥秘主义者(mystic),要么什么都不是(nobody)”。
缺少正确的信仰,人对自己的价值是模糊的,对他人和万物的价值也是偏差或错误的,要么以财富为生命“神圣的依靠”,要么浪费滥用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