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及成长时期经历过天灾及战乱与人祸,时值中日八年抗战及随后发生之国共内战,在灾难和战火重重的洗礼下,这些生命中的历炼和苦难,培养了我对未来和人生有着更清楚的了悟。
抗战期间,华西协和大学和内迁成都的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知名学者共同发起成立了东西文化学社。
在老西开事件和九一八事变及在抗战中,《益世报》以爱国的思想传递着社会正义,大力宣传保家救国,1937年日本占领天津后被迫停刊。后又在北京、重庆等地复刊,1950年宣告停刊。
上海小桃园清真寺在抗战爆发前为组织回族穆斯林集体朝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八年抗战让我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又怎么能安下心来钻研学问呢?随着岁月的流转,我一直在痛苦中度日,转眼之间已到耄耋之年。现在我成了孤身老人,这该是痛苦至极了吧!
八年抗战让我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又怎么能安下心来钻研学问呢?随着岁月的流转,我一直在痛苦中度日,转眼之间已到耄耋之年。现在我成了孤身老人,这该是痛苦至极了吧!
在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中,教会通过这些报刊杂志鲜明地表达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立场,一洗国人以往的观感。
在全面协助王主教管理教区,发展福传事业之同时,他还担任援助中国人民抗战事业的驻梁机场的美国空军官兵的随军牧灵神父,为其举行弥撒,告解等圣事,为抗战事业,友好交流作出了贡献。
在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中,教会通过这些报刊杂志鲜明地表达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立场,一洗国人以往的观感。
1938年出版,记录上海淞沪抗战始末的《劫后的上海》这样描写当时租界内外两个世界:“一线之隔,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地狱里面的人饥寒交迫,天天幻想着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