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绝对不要只是想去做什么,首先要想自己该持什么态度去,就是非常重视了解他人是谁。
教宗解释说:认识和爱这两件事相辅相成,正如教父们所强调的,谁爱天主,他必定受推动成为神学家,即使不一定成为专业神学家。从事神学思考的工作能够帮助我们和教友、和别的宗教、甚至和没有信仰的人对话。
不过,你们应按这圣言来实行,不要只听,自己欺骗自己;因为,谁若只听圣言而不去实行,他就像一个人,对着镜子照自己生来的面貌,照完以后,就离去,遂即忘却了自己是什么样子。
(若十三35)《宗徒大事录》中的12位宗徒表现出了主耶稣的风格,他们是基督救赎工程的可信见证人,他们没有向世人展示自己而是向世人展示了另外一位,他是谁呢?是主耶稣。
不幸的是,往往谁叫喊得越凶,谁脾气发得越大,似乎他就占理而且得到赞同。我们所领受的圣体是温和甘饴的,我们不可受傲慢的影响,不可被烦恼所控制。”
即使我们家庭的信仰非常深厚,却不总是能够完全接受福音的要求:“谁若不离开父母,不配做我的门徒”。
,然后自己答道:“不拘谁遵行我在天之父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玛十二48,50)。教宗的弥撒讲道以耶稣这两句话为主干,指出耶稣的回答打破了“那些声称自己对耶稣享有过多特权者的自负。
教宗接著说,在一个“试图以科技进步衡量人类发展”的时代,停下来反省“我们是谁,我们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显得格外重要。
祈祷,天主触及和感化我们心灵的祈祷,使我们向弟兄姐妹们对爱、尊严和自由的需要敞开心扉,还有照顾所有受造物…在此背景下,天主提出的问题‘我将派遣谁呢?’
有一次,哥俩攀比谁的广东话讲得好,苏铎说他的粤语本是公认的第一名,但八十年代被召回玛利诺会总部工作,重返香港后,就被乐铎赶上了。他们有时玩笑到让对方下不了台,但最终兄弟之谊化解了一切。